阅读新闻

旱码头(反腐长篇小说)第一、二部分

[阅读: 次]   [字体: ]

二十三
  省纪委对梁怀念的问题做出了最后结论,“鉴于他在干部使用上有严重的失误,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这个决定理由显得很苍白,包含了好多的无奈,同时也看到在买官卖官的交易里反腐的艰难。当然,从内心里来说这个结论梁怀念自己很满意,甚至背地都会偷着乐。和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相比,显然这算是个不了了之的处分,更让他乐的是,因为这样的决 
 
 
定,他还能重新担任领导职务。高兴之余一想到将会给自己安排到哪里任职,倒真还没了信心。主要是省委黄书记离职去京,而肖琦如愿坐上了省委书记的位子,肖琦得志的今天就是他失志的开始,自己的处境会更加不妙的。

  人啊,真是个复杂的动物,青年男女之间有一见钟情的,在政治上也有一见钟情的,当然这种情不像恋人的情那样表露得直接和美好。梁怀念和老佛爷肖琦的情却是仇情。真不知道是咋回事,老佛爷和自己从见第一面起就没有共同语言,像前辈子欠了他的债一直没还那样,不知道咋的他就不喜欢自己。记得肖琦第一次到路山来视察是陪同全国人大的一位领导,那时自己只是地委副书记,是众多陪同人员中的一员。一路上自己没有说话的机会,好不容易在一个蔬菜大棚里找到个表现的机会,自己看着寒冷的冬天里种出红彤彤的西红柿,喜不自禁地摘了几颗,恭敬地呈献到人大领导和肖琦面前请他们品尝。谁知肖琦伸出手,看起来很随意地挡了驾,当自己说这可是以色列的进口品种、味道很好时,肖琦的眼睛里流露出的是对自己少见多怪的鄙夷的神情。也许这就是一见如仇了,以后再见面他也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过去不喜欢倒也无所谓,自己不还是在他的不喜欢中仍然坐到路山地委书记的位子吗?可现在的情形不一样了,黄书记走了,剩下他只能凭靠肖琦的喜好决定自己的政治命运了,这也是中国政治的悲哀。不过,在路山不也是凭自己的一句话就决定了许多人的政治生命吗?这样盘算着,他隐隐担心起来,说不定哪天肖琦找到茬子再给自己杀个回马枪,而自己屁股底下究竟压了多少屎,没有人比自己更为清楚了。这样一想,他立马打了个寒噤,开始心有余悸起来。

  本来在郝智上任伊始梁怀念就有到北京找中将的打算,可人的身体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些时候心情一不好身体也脆弱起来,在那次尴尬的会议后,血糖的加号出现了四个,脑供血不足的毛病也冒了出来,心急如焚中也只得囚在家里靠老伴调理。这样一晃时间过去了几个月,审查已结束眼看应该安排工作了,看来北京之行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路山离北京有800多公里的距离,除了本地区境内的道路路面坑坑洼洼不好走外,其余多是高速和一级公路,到北京有大半天时间就够了。梁怀念没有用地委自己的那辆1号专车,倒不是因为落架的凤凰不如鸡、自己不敢用的缘故,而是他不愿意叫其他人知道自己跑北京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他要带几块重量级的宝物和自己随行,宝物的重量在地委里面没有一辆适合拉的车,于是,他要侄子梁少华找来一辆挂武警牌子的丰田面包车。

  这天一大早,梁怀念一行人悄悄向北京进发,离开路山地界的河湾县正到了吃午饭时间,为了不耽误行程,也为了保密,他们只得饿着肚子过了黄河。过高碑店临进北京时,西边太阳还挂得老高,他们按照惯例直接把车开进黄土地开发集团驻京办事处。

  这个办事处其实是个民间的,说起她的来历还真有点意思。永川县有个农民叫拓二狗,舅舅在国家某机关事务管理局当领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农村改革刚开始,拓二狗瞅住贩卖绿豆的生意,一年几十趟往返于路山与北京间。为了省旅馆费,每次都要到北京的舅舅家里住宿,这样去的次数多了,舅舅家里的其他成员很反感这个西部地道的农民,每次他进舅舅家门,尽管拿着红枣、小米、绿豆等这些家乡的土特产,但家里人的脸都紧绷着。这样的情景叫当局长的舅舅好不心酸。作为领导,他在外面呼风唤雨的,但在家里他却从来是个外省人,没有一点地位。看着这个惟一的外甥受委屈自己却爱莫能助,自然心里就不是什么滋味,所以老惦记着寻找个解决的办法。刚巧,局里有一些旧平房要处理,他见外甥搞贩运好像赚了些钱,就试探地和他商量是否买上几间,如果钱不够的话,自己将拿出私房钱给他贴补几个。其貌不扬的外甥也不是个木头,他对舅舅家人的冷淡和反感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贩运几年了也有了不少的积蓄,听说有在北京买房子这样的好事,马上表示说他早有想法,而且自己有钱,根本不成问题。作为一个改革开放后最早搞贩运的农民,他有相当的头脑,像他自己说的,脸是有点灰,但那是土培的,其实心里特别的亮堂。他知道如果要了舅舅的钱,说不定哪天那几个表哥表妹知道了,会给舅舅带来麻烦的,甚至连房产权都说不清楚。拓二狗买房时是八十年代中期,北京人那时也实在是穷啊!这个位于钓鱼台后面胡同里60平方米的三间房子和80多平方米的独院,竟然只要三万二就买到手了。买了房子后,二狗马上把家搬到了北京,依靠这个基地吸引了永川县甚至路山地区进京的办事人员。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顺,钱自然越来越多,到了九十年代又改造了房子,用钱开路打通了层层关系,得到城建局的批准,盖起这座三层小楼。他拿出楼上的房子做了接待室,平时路山或者永川的领导和亲戚朋友来了,视大家的经济实力,随便交几个房钱就可以入住,吃家乡饭,玩麻将牌,互相找关系帮忙,其乐融融,成为名副其实的路山地区驻京办事处。作为路山最大的民营企业黄土地开发集团早把这里当作他们的办事处了。

 



上一页 [1]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89] 下一页   
2007-05-03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官场升华
下一篇:旱码头(反腐长篇小说)第三、四部分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