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旱码头(反腐长篇小说)第一、二部分

[阅读: 次]   [字体: ]

  会议开到第三天,车队行驶到禾塔镇,在青年营里面又有了新的内容,远近高低不平的山头上,星星点点地到处修建了水窖。青灰色的集雨场像口倒扣的大锅,“锅沿”处围着一圈留水沟,沟里隔一两米就有一个进水口,“大锅”的下面是容积达百方甚至上千方的大水窖。梁军拿着大喇叭,铿锵有力地介绍他们青年治山营上接天上水、地拦表面水、开挖地下水的开源节流、治旱兴农的经验,有代表从水口里扔块石头进去,就能听到“扑通”的响声。但看到山上基本上都没有种过庄稼,有人就嘀咕,投入这么大的资金修这种水窖简直是劳
 
 
民伤财。

  几个山头都是紧紧相连,压根不需要走回头路。车队穿行中,与会的代表发现这些山间道路修得也很有讲究,不仅都取了“致富路”、“秀美路”、“山青路”等这些名字,路边栽种了油松、马尾松、长青树,而且道路还修了排水边沟。绕着山头转了一会,见到在阳面的半山坡上,数百名身穿迷彩服的民兵们挥舞着䦆头和铁锨在挖树坑。寒冬腊月里挖树坑,不用说也是典型的形式主义。郝智很讨厌这一套,但他在现场也不能说什么,只是没有下车听梁军介绍经验,也算是无声的表态吧。

  车队扬起一股尘土下得山来,就到了青年营营部后面的后勤基地,郝智惊奇地发现前不久来时这里还养着王八、螃蟹等希奇动物,现在都不见了踪迹,全部换成了咩咩直叫的羊只。也许是感觉到了刚才郝智用不下车来表示对自己的不满,梁军在这里的介绍就有些蜻蜓点水,只简单说了这是舍饲养羊基地,为保证林草成活,山上都实行了封山禁牧的措施,但林业上去不能牧业下去,所以他们搞起了舍饲养羊示范。姚凯歌做了现场会部分的总结讲话,他分别总结了看过的几个县的特点,最后代表地委行署对这些县提供很好的点子和经验表示感谢。然后请大家就在青年营用餐,还特别强调说,今天中午大家吃的羊肉、鱼肉、鸡肉和蔬菜,全部都是青年营自产的。吃饭时,郝智和大家一样都坐在大厅里,也没再进豪华的包厢和使用那些餐具。

  在永川正式坐下来的会是一整天,上午魏有亮代表地委、行署做报告,这个报告是上过常委会讨论的,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把救灾工作当作中心工作来抓,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同时,在今冬明春,迅速掀起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建设高潮,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夯实农业基础,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全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进程。魏有亮的报告后,就开始分组讨论。

  下午,是经验介绍,五个单位介绍了扶贫救灾经验。五个单位里就有青年治山营,他们的材料写得好,梁军念得也抑扬顿挫,事迹听起来很感人。经验介绍后,按照惯例就是领导总结讲话了。这个会议上郝智是最大的领导,所以该他讲话。对新书记第一次在路山亮相的报告如何写,准备报告的姚凯歌心里没底,所以他真的头痛了好几天。常说文如其人,不了解郝书记这个人,怎能知道他讲话的风格呢?姚凯歌翻阅了郝智过去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从论文、论点、论据什么的进行了研究,但都和这次会议内容没什么联系。他只好按照常规写法列了提纲请郝书记过目。郝智看了后表示基本同意,只提出要把问题谈深讲透,办法用硬用好。这样态度暧昧的意见,真叫他拿不准,只好和秘书们使足气力,为创作这个报告几乎要江郎才尽了。既要和魏有亮的报告相呼应,相得益彰,又要新颖独特,言简意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举例来说,为了突出当前救灾这个中心工作,他们绞尽脑汁使用了个“扭”字,一改传统的抓住重点为扭住重点,姚凯歌得意地说,古人有“推敲”之说,我们有“抓扭”之别。推敲是人和门的关系,而抓扭却是人和人的感受,谁都可以试一下,扭起来就是比抓起来疼痛得多。为了赶写材料,写作班子里的五个人在宾馆里开了两个套间,花了四天三夜,抽了三条中华,拿给郝智看时,他翻阅了十几分钟后,说了还行,就退还给姚凯歌打印了。郝书记的平静,叫姚凯歌既欣慰又感到几分失望,欣慰的是一次通过,因为按照惯例,再好的材料到了领导哪里,没有不改动的道理,人们说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领导的水平,而郝智却没有这么做;失望的是,郝智看了他们呕心沥血做出来的报告,语气如此平淡,他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还是一个谜。

  轮到郝智讲话的时候,他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一开腔,满场立刻鸦雀无声,只有沙沙做笔记的声音。不长的报告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回顾,第二部分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三是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回顾肯定了全区干部群众的成绩,问题讲得触目惊心,几条措施办法很硬。但郝智拿着报告念了大标题,就说这份文件很重要,大家下去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讲第一部分时,他说关于路山的情况你们比我这个新来的清楚,叫我回顾那是不准确的,于是就讲起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对比,新品种,新技术,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节水农业问题。有水一片绿,无水一片黄,这也就是毛主席说过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讲到问题时,他说前不久我到这些地方去过,有过亲身感受,也发现了这些问题。照本宣科讲完问题后,郝智就说我们是个资源富集地区,但同时又是个传统的农业地区,目前“三农”问题很突出,形势很严重。面对穷山恶水,面对建国半个世纪以来我们征山治水的努力,我们大家看着山河还是依旧,是不是有畏难情绪呢?同志们,我们国家目前农村出现的种种问题,在发达国家的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其他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出路在于创新。这也是我们在深化农村改革里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内容,所以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很有必要。



上一页 [1]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89] 下一页   
2007-05-03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官场升华
下一篇:旱码头(反腐长篇小说)第三、四部分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