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扩大用人民主 激发干部活力——安徽滁州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调查

[阅读: 次] 新华社记者王正忠、汪延、王圣志  [字体: ]

    安徽省滁州市近年来全面实施以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和提高战斗力为核心的干部队伍“活力工程”,改革干部选拔和挂职制度,改进干部选拔提名方式,建立优胜劣汰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活力工程”的实施,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度,也激发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双推双考”领导干部 有效破解“唯考是举”

    滁州市今年4月在全市公开选拔19名副县级干部,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选拔采取“双推双选”方式,即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考试、考核,而过去则没有“双推”这一程序。

    “双推”的具体操作步骤是,根据各单位后备干部的人数,市委组织部按照一定比例给各单位分配参试人数指标。各单位党委(党组)对本单位参加招考的报名人员,在资格初审的情况下,形成符合条件人员名册,组织群众民主推荐。根据群众推荐的情况,再集体研究推荐上报参试人选。

    在这次19名副县级干部招考中,共有585人报名,市委组织部给各单位分配推荐报考名额251名,经过“双推”,共有248名同志被推荐参加考试,其中80%为副县级后备干部。这次公推公选产生的19名干部,平均年龄36岁,全部具有大学学历,其中研究生6人,县级后备干部占近7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滁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张建设说,增加“双推”程序,可以解决四大突出问题:

    一是经过“双推”,把群众公认、组织认可的人推荐出来,让有德之才参加竞争,避免了有才无德的人借公开选拔之机进入领导岗位;

    二是较好地解决了“高分低能”、“唯考是举”问题。同时,此次笔试面试都设置了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考题,有效检测了考生的社会认知和实际能力。从公推公选结果来看,最终胜出者都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领导干部或各单位的工作骨干;

    三是实现了“好中选优”、降低了考试成本。通过“双推”环节,让更优秀的干部进入下一环节的竞争,也避免了凡符合条件者都参加考试的成本过高问题。

    四是较好解决了后备干部“备而难用”的问题,给后备干部提供了参与竞争的“绿色通道”,使优秀后备干部最终通过公开竞争走上领导岗位。

    定向基层选拔领导 改进选拔提名方式

    滁州市来安县水口镇党委书记周仁君最近通过公开考试被选入市直机关担任副职领导,此前,他在基层工作了14年。周仁君从乡镇被直接提拔到市直机关工作,主要得益于滁州市面向基层定向选拔市直领导干部。

    为了进一步优化市直单位领导班子结构,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今年10月,滁州市委决定定向基层,从曾任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乡镇(办事处)两年以上人员中选拔市直单位副职领导。

    周仁君经过笔试、面试和竞职演说脱颖而出。他说:“定向基层选拔市直机关领导,体现了党委政府对基层干部的关心,让长期在基层埋头苦干的干部看到了发展前景,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同时,选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和领导能力全面的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可以优化干部结构,使决策更符合基层的实际。”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滁州市委进一步改进提名权,由过去市主要领导干部推荐或组织部门推荐变为全市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据市委组织部介绍,今年初,滁州市对15名市直正职人选选配中,采取“两轮”推荐形式确定提名人选。首先,对382名符合条件的人选,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进行第一轮推荐,根据票数推出36名人选,然后召开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其他市级领导干部会议,进行第二轮推荐,市委根据“两轮”推荐得票情况,经过反复酝酿,结合干部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15名提名人选。并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有关规定,对拟提拔任职人选进行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

    滁州市委书记韩先聪说:“过去,市直领导任用提名,主要采取市主要领导、组织部门或单位负责人推荐等形式,这些推荐都局限在小范围内提名。实行全市领导干部民主推荐,则使干部任用提名更加公开、公平、公正。”

    推行优秀干部双向挂职 规范调整不胜任干部

    市直机关科级干部文化层次较高,理论素养较好,思维比较活跃,但许多人对基层、对群众缺乏深入了解,对地方全盘工作知之不多。而基层干部熟悉基层工作情况,经过复杂环境和艰苦生活的磨炼,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较强,但在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的规范性上可能欠缺。

    为此,滁州市委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对优秀的科级干部实行市直和基层双向挂职锻炼。今年9月,市委组织有关部门成立8个考核组,采取“双推双考”(群众推荐、单位推荐和民主考评、组织考评),对各单位推荐上报的257名优秀科级干部建议人选进行了重点考核。通过考核,一是把优秀科级干部纳入县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中,实行动态管理;二是加大年轻科级干部培养锻炼力度。市委从市直单位选派37名优秀干部到县和重点乡镇挂职锻炼,同时从县里选派24名优秀科级干部到市直单位挂职锻炼。

    张建设说:“实行双向挂职锻炼,有利于市直机关干部了解基层,丰富工作阅历,积累群众工作经验;有利于基层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

    滁州市委为了解决干部“能上能下”问题,制定了《调整不胜任现职市管领导干部暂行办法》,对调整不胜任领导干部的适用范围、认定标准、调整方式和工作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在去年年度考核中,市委考核组对在民主测评中不称职票超过1/3或不称职票超过20%并与基本称职票之和达到50%的干部进行重点考核,经过考核,市委对2名正县级干部予以免职,对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进行谈话诫免,对3名副县级领导干部进行了组织函询。这一举措对全市市管干部震动很大,从而也增强了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完)



2008-12-26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改革开放30年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述评
下一篇:公推公选常态化的魅力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