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市公开选拔县级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张建设同志接受了记者采访,就这次公开选拔部分副县级干部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开展这次公开选拔部分副县级干部有何意义?
答:这次公开选拔部分副县级干部是市委进一步实施“干部活力工程”的又一重大举措。今年6月,市委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成功地选拔了19名副县级干部,在全市上下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普遍好评。当前,我市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市委提出要纵深推进“三大战略”,加快滁州追赶跨越步伐,奋力实现“双超”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滁州的改革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和选拔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从实践看,开展公开选拔干部工作,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有利于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增强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有效防止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营造优秀人才通过竞争脱颖而出的环境,为滁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公开选拔对象的范围及条件。
答:这次公开选拔的对象包括两个范围:副县级领导干部在全市范围内现任或曾任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党工委书记)、乡镇(办事处)长(主任)人员中选拔。选拔条件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身体健康,年龄在45周岁以下(1963年9月以后出生);在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正职岗位任职累计2年以上。副县级建制镇的党政正职也可以报考。
副调研员在今年6月公推公选进入考察环节未被录用人员中选拔。这个范围符合条件的同志,也可以报考副县级领导干部职位,但只能在副县级领导干部和副调研员中选择一个职位报考。
问:确定这样的公开选拔范围是如何考虑的?
答:在上述两个范围内选拔干部,一方面,通过从基层选拔干部,体现了市委对基层干部的关心,也有利于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同时,选拔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和领导能力全面的干部充实到市直机关,有利于推动干部的上下交流。另一方面,是充分利用公推公选工作的成果,通过面试,把公推公选中未被录用的优秀干部选拔出来。
问:请介绍一下这次公开选拔干部工作的大致安排。
答:这次公开选拔的职位、选拔范围、资格条件等已在《滁州日报》、滁州电视台、市政府网站和滁州先锋网等媒体上进行了公告。根据安排,整项工作从9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下旬结束。具体分六个步骤进行:一是报名及资格审查;二是笔试,笔试只在公开选拔副县级领导干部报考人员中进行;三是面试;四是组织考察。根据笔试、面试总成绩确定前14名为副县级领导职位差额考察人选,根据面试成绩确定前6名为副调研员职位差额考察人选;五是讨论决定;六是公示任职。
问:这次公开选拔如何报名?
答:县(市、区)符合条件人员向所在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名;市直单位人员直接到市公选办报名。我们要求符合条件的干部都要踊跃报名,参与竞争。
问:这次公开选拔笔试、面试的目的和原则是什么?
答:笔试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试采取答辩方式进行,主要考察应试者政策理论水平,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领导水平、领导艺术,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问:这次公开选拔考察环节如何进行?
答:考察组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考察方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量考核为主,组织考察占综合成绩的30%。
问:这次公开选拔研究决定环节如何进行?
答:根据笔试、面试和考察情况对进入考察程序人员按综合成绩进行排序,提出前10名副县级领导职位和前4名副调研员职位拟任人选,提请市委常委会议进行差额投票表决。表决前,每位拟任人选都要进行竞职演讲。
问:在公开选拔中如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答:公开选拔的核心就是要体现公开、公平和公正。为确保实现“三公”,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过程全公开。这次公开选拔副县级干部,实行“四公开”,即公开职数、公开报名条件、公开操作程序、公开选拔结果,坚持阳光操作。二是程序全履行。我们将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三是监督全方位。设立公开选拔工作监督专用电话12380,随时受理群众举报;聘请部分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对公开选拔工作进行监督;同时,我们也热情欢迎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加强对公开选拔工作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