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差额选镇长 基层乡镇长选举方式悄然改变

[阅读: 次] 时代信报   [字体: ]
    10月16日,重庆首位差额选举产生的镇长在巴南区木洞镇亮相。在22人的角逐中,当选者以52票对13票的优势,在最后两名候选者参加的正式选举中获胜。

    3年前,乡镇党委书记的差额选举已在重庆渝北龙兴镇破冰,此次木洞的试点则打破了重庆乡镇长等额选举的传统。木洞的试点,被官方宣布为“是成功的”。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表示,重庆将会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类型的乡镇,继续进行试点和探索。

    当基层乡镇长选举中,代表意愿和组织意图同时被推上前台时,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方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老人大代表的“特殊选举”

    10月16日早晨5点刚过,57岁的梁昌华便急匆匆地起床,洗脸、刷牙,换上逢年过节才穿的衣服。一阵忙碌后,梁昌华来不及吃早饭,便在5点40分左右出门,到村头的白岩水库等待开往镇上的公共汽车。

    梁昌华走得这样急,是因为当天有特别的任务。作为巴南区木洞镇人大代表,梁昌华在前一天得到通知: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田春兰特别要求,参加今天镇人大会议的代表要穿戴整洁,提前到场。因为这次的选举不仅有上级领导督阵,还有媒体记者前来观摩。在这次镇人代会上,梁昌华和其他64名代表一起,将要投票选出木洞镇的新镇长。

    但是更让梁昌华感到诧异的是,这次有两个镇长候选人参加选举,即搞所谓差额选举。他们要在这两人中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以往参加过的镇长选举,都只有一名候选人。

    梁昌华知道镇长要差额选举的事情,是在正式选举6天之前的10月10日。“那天,镇里的人大主席团主席和纪委书记带着两个候选人和我们见面,说是镇长就在他们两个当中选一个。”梁昌华对当天的情形记忆深刻,“当时我们都有些诧异,怎么会是两个候选人呢?”

    见面会上,田春兰和纪委书记宣读了两名镇长候选人杨松和董晓伟的简历。

    杨松是木洞镇人武部部长,而董晓伟是巴南区经委副主任,同时还兼着巴南区乡镇企业局、招商引资办公室和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3个机构的副职。田春兰还向梁昌华和其他代表强调,两位候选人都是经过组织考核确认的,代表们根据自己的判断作出选择。

    作为连续三届的镇人大代表和最近一届的党代表,梁昌华此前已参加过木洞镇三任镇长和一任党委书记的选举。他对选举的理解是,按照组织的意图,选出组织满意的领导。但是,这次组织没有表达意图,让梁昌华很意外,也有些为难。

    “平时跟社员聊了一下这个事,有社员跟我说,是不是就选本镇的呀。我说现在决定还不行,组织没有意图,我们就得看下他们的能力。”正式选举前,梁昌华开始回忆见面时两名候选人的表现,寻思着对他们作出比较。

    一晃5天过去,16日的巴南区木洞镇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如期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便是选举产生木洞镇镇长。

    这天和梁昌华一同来镇上参会的人大代表,还有同村的胡佐芳和邻村的杨建伟。“当时车上人多,来得又很急,我们没有具体讨论选举的事,但是心里老是想着。”梁昌华说,开会之前,他又悄悄请示领导:这选举到底有没有组织意图?我们该选谁呢?领导回答:没有组织意图,你们自己选,“我要是给你说个人让你选,我就得‘下课’。”

    得到这样的答复后,梁昌华才放心地根据自己的判断来投票。“这次选举我们比以往更认真,因为组织不给意图,我们就要好好想想,选出最合适的人。”

    在梁昌华看来,差额选举比等额选举在这一点上要“难”。另外,他还觉得,这样的选举“有点亏人”,因为“没有选上的就有点尴尬”。

  “差额镇长”诞生的背后

    跟梁昌华一起参加选举的是木洞镇的另外64名镇人大代表,他们都是第一次参加“有两名镇长候选人的选举”。

    事实上,木洞镇此次进行差额选镇长,在重庆下辖的全部40个行政区县中,都是第一次。这个第一,缘于巴南区决策层的一次大胆尝试。其中,偶然和必然的因素同时成为事件的催化剂。说偶然,是因为木洞镇当选不久的镇长到林业局任职,镇长缺位,需要补选;而必然,则是因为市委高层早有“推进乡镇党政正职差额选举试点”的明确信号。

    “7月份镇长缺位后,区里决定借这次补选镇长的机会,搞一次差额选镇长的试点。”巴南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王智焱说。

    8月3日,巴南全区21个乡镇(街道)和区级各部门得到通知,木洞镇镇长将通过公开选拔推荐和差额选举产生,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干部报名。报名条件为:符合《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且任副处级领导职务满两年以上、年龄在47周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合格、身体健康的中共党员。

    此通知一出,在巴南各级干部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到8月10日报名结束,全区共有15个单位的22名干部报名,其中一名为正处级干部。22人中,木洞镇有4人,其镇14人,区级部门4人。

    “我们没有想到竞争会这么激烈。”王智焱说,虽然报名结束前难以预料报名的人数,但是面对差额选举还有22人竞争1个岗位,仍然超出了区里当初的预想。

    根据事先设定的程序,报名者要经过5道关口才能决出选举的胜负,即资格审查、量化测评考察、竞职演讲、面试和最终的正式选举。经过前面三轮选拔,11人获准进入面试,而另11人则黯然退场。

    “到了面试这一轮,真正的竞争才开始。”坚持到最后一关的董晓伟判断,进入“11人大名单”,他有80%的把握。而在11人参加的面试中,竞争才更显激烈。面试采用了无领导小组辩论的形式,辩论题目是由市委组织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考题“该不该修袁世凯故居”。辩论之后,这11人将由区委常委会表决产生2名正式候选人的建议人选。

    之后的几天,董晓伟一直在焦急地等待。终于,区委组织部打来的电话在国庆节前响起,和董晓伟一起入围的,是杨松。

    10月8号,国庆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两位候选人开始选举前的调研。“他们从8号开始调研,全镇分5个片区,调研持续5天。”田春兰说,她和镇纪委书记带着候选人了解木洞镇的发展情况,同时向人大代表介绍候选人。

    一周之后的木洞镇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两名候选人分别向大会作十分钟的演讲,然后由参会的65名镇人大代表一起决定命运。最终,杨松获得52票,董晓伟获13票,杨松当选新一任镇长。

    “会议的进程很快,我坐在主席台上,当时还有点紧张。”主持三次主席团会议和大会预备会议的田春兰说,会议议程和以前基本一样,也没有担心过选举不成功的问题。

  基层选举的民主考量

    “差额选镇长的试点,在最终人选上隐去了组织的意图,突出了代表的自由选择。”在巴南区人大人事代表工委主任吴伟看来,木洞镇长差额选举的最大特点是,代表在投票时没有可依据的组织意图。此外,还打破了以往乡镇长多由区县党委提名给乡镇党委,再由乡镇党委提名给镇人大主席团,最后提交大会进行等额选举的惯例。

    吴伟介绍,这次试点中,作为党组织推荐的正式候选人的建议人选,董晓伟和杨松还在代表正式投票前,分别由12名代表和13名代表联名推荐,成为正式候选人。“这也实现了代表的提名权。”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乡镇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员的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

    到现场观看和指导选举过程的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处长洪承义说,等额选举和党委提名候选人,都是为了实现组织意图,选出合格的领导干部。“党管干部,就是要把握好候选人。代表联合提名,可能会提出不符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人。”

    对这次木洞镇的试点,洪承义认为,“全面推广还不合适。”在他看来,这次选举试点前后时间长达两个月,程序稍显复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要求较高,选举成本较大,“推广起来不太容易”。同时,其具体环节的设置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事实上,巴南区人大和木洞镇已经准备对这次选举进行总结和分析。吴伟透露,近期,他们将就此进行调研,而木洞镇人大也可能给他们递交有关总结性报告。

    “我当时也觉得这个票不好投,也有一点矛盾的心理。”在田春兰看来,两位实力相当的候选人,的确有些难选。对于选举的结果,田春兰和吴伟有着同样的认识:已经在木洞工作大半年的杨松,显然在与代表的熟悉程度上占据优势。“所以,我也想做一个总结性的东西,比如候选人在选举前的调研时间要不要再延长,候选人如何与代表沟通,选举大会上代表向候选人的提问要不要规范,等等。”田春兰甚至还想出一个试题库,“由候选人抽签回答,提高问题的质量。”

    而在洪承义看来,基层民主选举的试验,一是成本不能太高,二是试验地区代表的素质要跟上,三是候选人产生的环节很重要。“但是无论如何,民主选举的试验还是要做。下一步,不同类型的乡镇将会有类似的试点。”



2007-11-01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2007年杭州市市和区、县(市)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告
下一篇:海宁16%新提拔干部来自公开选拔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