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上节所说有关麻栗坡陵园的故事,都是千真万确的,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整整二十年过去了,长眠在老山前线的957名烈士中,仍有三十多位烈士,至今没有亲属来祭奠过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没有路费,因此不能成行,哎!
其中就是云南本地的烈士也是如此——近几年,云南有关部门特意拨付一部分祭奠费用,要不他们也不见得能到边疆探望自己的亲人。当地牺牲烈士父母亲每月只能得到民政部门28元的生活费。这里不禁要问——长眠在边疆,为国牺牲的烈士们,难道真的要流血又流泪吗?
我欲横刀向天‘啸’,可叹无力问苍天!
第三章艰苦创业
第一百零三节
接下来的几天,郑一凡仍是和南方客商谈判。对方经过实地考察,最后只认可了两个合作项目,一个是投资三十万的模具厂,主要是生产各式鞋类模具,客商投资办厂,就是因为看中全地区有好几百家大小鞋厂。
另一个是膨胀螺栓厂,初步投资意向是五十万,在这里也是冷门,投资客商在老家就是开这种厂子的。
这已经很不错了,刘志远和吴全有都很满意,签过字以后,郑一凡就不再具体管了——有经委和工业办接手下面的工作。
这样加上早已谈好的那两个,短短一个月就超额完成了刘志远下达的乡级招商引资任务了。
但郑一凡总觉得这些似乎跟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不是吗?没有刘志远和吴全有到南方考察和招商引资,作足宣传介绍,这些事能办成吗?没有李秀成的帮助审批立项,争取来专项资金,就是那个最简单的矿泉水项目,也不见得能搞成。
“核算我来龙山这么长时间,等于什么事也没干成!”
郑一凡想到刘志远对自己的赏识和提携,不由得暗自惭愧。
于是决心亲自去跑成一两个项目,要不时间长了,刘志远肯定会明白过来。就是吴全有、
何富贵他们也会说三道四的——你核算什么本事也没有,全是别人努力的结果!
下面应该是各村级项目的实施了,原计划每个村都要上一个,这也是刘志远给自己定的任务指标。
回龙观矿泉水厂已经解决,听说已经在购买生产设备了。别的村还没有头绪,但这些都是小项目,郑一凡感觉应该好解决。
但真去入手解决时,才觉得并不容易。
首先是自己根本就跑不来项目——接连跟李秀成打了四五个电话,对方似乎比他还着急,看来也在作难。
最后逼急了,李秀成到底给他说了关键的地方——你得自己先到各村去实地考察,要因地制宜,看看有什么特色的潜力可挖,到时候有的放矢的去外面作宣传,招商引资。否则别说现在没有,就是有人要投资,也是一句空话——就是我给你费劲找来个投资项目,也不见得能合适。到时候劳民伤财不说,我也要跟着吃挂落。
各村的实际情况,郑一凡更不摸底了,他本来就是城市长大的,乡下有什么,他哪里能明白?想了想,只有下去找各村的书记、村主任集思广益出主意了。
又跑了一圈下来,郑一凡也做了难——根本不是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主要是各村的书记、村长各有自己的老主意。
有的村恨不得一口吃个胖子,小项目根本看不上,一说就是不切实际的设想;
有的村连这个积极性都没有,一推三二五,说什么老百姓生来就是地里刨食的命,干企业劳民伤财不说,最后还得挨骂。
小王庄的书记王金锁更是认准了砖厂这个项目,还吵吵着自己投资建厂,不用乡里面投一分钱的资。
这件事郑一凡肯定不答应,他现在经过实地勘察,早就明白贫困山区的土地资源是多么的珍贵了。
这一来,双方自然也搞僵了。
第一百零四节
郑一凡又是白忙活了,这才知道上个项目有多么难。
见不是个办法,只好去找刘志远商量。
刘志远似乎早想到了,笑着说道:“知道难了吧?过去派过好多干部搞这个,基本上都是铩羽而回,大多是找不来项目和资金,就是偶尔找到一个,给下面的村一介绍,不是人家不热中,就是人家看不上眼,还有就是村里根本没那个能力来搞投资。你以为给他们招商引资,他们会多么愿意?里面的道道多了,就拿不热中来说吧,这种村干部属于保守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将来干好干坏有人会找别扭,反倒惹是生非。看不上眼的那些,一定都是少壮派,好大喜功,不知天高地厚,恨不得一下子搞出个摇钱树来。剩下的就是没钱的村了,他们连办公用品都买不起,你让他们怎么搞企业。其实你不用着急,我是定了每个村上一个项目,但那只是一相情愿,你只要完成一半,我就满意了。”
“噢……”郑一凡不由松了口气。
“虽然这样说,你也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这个工作做好。我只提一个要求,那就是因地制宜、精益求精,争取每上一个,就要既适合本地情况又圆满成功,否则宁缺毋滥。”刘志远提着要求。
“这我可不敢打包票,项目再好,经营管理者要是没那两下子,照样亏损,这我跟你说起过的。”郑一凡为难的说道。
“我给你放权,以后的新项目、新企业,厂长经理可以搞竞争上岗,也就是招聘制。咱们也走出去,引进来,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还有就是老企业,这也归你负责的,不能只想着怎样招商引资,现有不景气的乡镇企业,你也不能听任不管,要是实在不行,就先在它们身上找找原因,看看能不能起死回生。还有就是好企业,你也要考虑是不是有什么潜力可挖,利用现有的优势,扩大再生产。这样你觉得如何?”刘志远开始放权,而且指出了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帅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