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天津市静海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调查
2014-3-23 8:29:57
让群众诉求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帮(基层探索)
——关于天津市静海县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调查
基层党组织守着群众家门口,离群众最近,是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天津市静海县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县、乡(镇)、村三级建起服务中心,形成“五联户”直接联系群众的工作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延伸服务领域,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作出了扎实、有效的探索。
一站式综合服务站——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初春,寒意未退。天津静海县梁头镇谷庄子村综合服务站外,几位老年人在健身器材上活动腿脚。服务站内,墙面上张贴着服务事项、代办事项清单,一目了然;迎面的办公桌上广播器材、服务电话、电脑一字摆开,驻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的名字标在牌上,清清楚楚。
“村服务站每天有专人坐班,过去办事找干部是地里跑、户里找,现在是办事人好找、有事干部跑。”静海县委组织部部长刘伟指着墙上张贴的服务事项告诉记者:“除了能现场办理的24项,服务站还能代办22项事务,办事流程、办理时限全部向村民公开。实行首问负责,谁最先接待谁就盯到底。村民们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家门口就能办成事。”
这样的村级综合服务站,全县已经建成100多个。今年“五一”前后,静海的18个乡镇也将实现镇级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在梁头镇综合服务中心,设置有劳动保障、民政优抚、计划生育、党群组织服务等7个服务窗口,大厅左侧一块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着服务指南。孙庄子村会计王玉香说:“这个各部门集中到服务大厅为老百姓办事的方式好,各类事务公开透明,公事公办,省得我们跑冤枉路、找不到办事人。”
坐落在县、乡、村的综合服务站(中心),给予了群众极大的便利,解决了以往门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同时,窗口服务规范了政府手中的权力,是不是真心实意给老百姓办事,群众都看在眼里,也是群众监督、评价党员干部的一扇窗口。
“五联户”——接地气、摸实情、解难题的工作法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人少活多,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不轻。如何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使他们主动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静海县织就一张网,建起“五联户”工作体系。
依照村街、工业集中区设置党建服务区,再以50户左右划分1个网格,在网格上建立党小组。县级领导联镇联户,县直部门包村联户,乡镇干部驻村联户,村干部按片联户,普通党员分组联户,1.9万名党员联系18.4万户群众,保证每户群众至少有一名党员联系。用一张网托起上面的千条线,基层工作就能更从容地落地;用“五联户”工作法直接联系群众,群众的意见和困难就有人听、有人管、有人帮。
一本《入户谈心服务手册》、一张服务卡、一张明白纸,揣上这些装备,团泊镇宫家堡村87岁的老党员宫庆瑞准备到自己联系的一家困难户转转。从困难户家里出来,宫庆瑞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村里的综合服务站,把刚才收集的情况和问题反馈给当天值班的村支书。看着村支书一字一句把自己说的都记在了台账上,宫庆瑞这才回了家。
记者翻开这本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期村里党员干部入户走访谈心的情况。对于村民反映的但还未解决的问题,台账上都明明白白地标注出来,还写上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解决一项,销号一项。村里解决不了的,就报给镇里相关部门;镇里也无法解决的,再报到县上。只要是群众合法合理的诉求,都争取件件有回应。”静海县委书记冀国强说道。
据统计,“五联户”工作法实施以来,静海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共联系服务群众40多万户次,收集解决问题8700多个。冀国强总结道:“‘五联户’工作法来源于实践、根植于基层、服务于群众,是在当前条件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题库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