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推荐河北南皮张之洞:一辈子清廉 借银子买房子
2015-12-1 21:20:19

【编者按】今日,中纪委网站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22期:《河北南皮张之洞:诗书寄厚望 教诲启后人》。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
张之洞一辈子清廉,事例很多。早年在北京当官,过生日没钱,妻子把衣服当了;他到四川当学政三年,离开时没有盘缠,把书拿到当铺抵押;在湖北,腊月三十没钱过年,他把自己的皮袍拿到当铺抵押;他从武汉到北京去,入阁拜相,要自己买房子住,没钱,向汉冶萍公司借了银子,打了借条。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带您一起走近河北南皮张之洞的故事。

河北南皮香涛公园张之洞雕像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晚年自号抱冰,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清末洋务运动重要倡导者之一。
张之洞出生时,他的父亲张锳时任贵州兴义府知府,因此,张之洞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同治二年(1863年),张之洞考中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从此踏上仕途。
从同治六年(1867年)起,张之洞先后担任浙江、湖北、四川等省学官,后又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一生致力办教育、做实业、练新军,是中国近代重工业的重要创始人,曾创办汉阳铁厂、枪炮厂,开矿务局,广修铁路,其中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官办钢铁企业。
张之洞1909年病逝于北京,谥号文襄,其一生著述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张之洞故居主院
张之洞故居简介
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今贵州安龙县),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一生历任多省学官和封疆大吏,旧居多不可寻。现存故居位于北京西城区白米斜街路北11号。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已经七十岁的张之洞奉旨进京,升任大学士兼军机大臣,进京后不久搬来居住。宣统元年(1909年),张之洞在这里病逝。故居大门在白米斜街,门外有照壁、上马石、八字门墙等。故居共3幢小楼,大体完好。
张之洞家训简介
张之洞先祖张维曾在明朝任过河南按察使,“以文章忠义有声于时”,张之洞以上四代为官,都以清廉闻名。张之洞秉持清廉家风,同样非常重视对后辈子女的教育。在教育子女上,张之洞以齐家、报国、立业、修身为主要落脚点,这种理念在他写给儿子们的书信和《续辈诗》中有明显的体现。张之洞对子女管教严格,1909年临终之际,他还在病榻上教育几个儿子要“兄弟不可争产,志须在报国,勤学立品;君子小人,要看得清楚,不可自居下流”,并要求儿子们将自己叮嘱反复朗诵,一直看到儿子们都已熟记在心才阖然长逝。至今,张之洞后人依然按照其《续辈诗》起名,南皮张姓后裔也多以这首诗作为起名的依据,其家训也随着《续辈诗》及张之洞的家书、遗言在后人中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续辈诗》
张之洞家训摘编
续辈诗
仁厚遵家法,忠良报国恩。
通津①为世用,明道守如珍②。
——张之洞《续辈诗》
【注释】
①通津:四通八达之津渡,比喻显要的职位。本句世传本为“通经”。
②如珍:像珍宝一样。本句世传本为“儒珍”,此处采用张之洞嫡亲孙女张厚粲、嫡亲孙子张厚枚两位先生家传本记述。
【译文】
要仁爱宽厚待人,遵守家法家规。要做到忠厚善良,报效国家。要有开放的胸怀,敢于担当,学以致用,以所学济世。要知晓世事规律,像守护珍宝一样守护中华传统美德。
【解读】
这首《续辈诗》写于1860年(咸丰十年),张之洞及其兄弟后代均按照此诗起名,今天南皮张姓也多以此诗作为起名的依据。这既是子孙辈分的排行,也是张之洞对后代的期望与要求。他希望后代子孙能够以仁厚治家,以忠良报国,以学识济世,以操守修身,成为对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题库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