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主题主线 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2011-3-22 9:21:51

  内容提要
  ●“十一五”时期,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战胜重大自然灾害侵袭,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政府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24个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其中12个约束性指标都是有关人民生活、科技教育和资源环境的,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
  ●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今年宏观经济政策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温家宝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这里,谈谈学习《报告》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辉煌成就 来之不易
  “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这五年,国内外形势极为复杂,我国是在战胜一系列巨大困难和风险中前进的。最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困难局面。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也成为“十一五”时期的一大亮点。二是各种自然灾害突发多发,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成功战胜这些自然灾害,彰显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这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从世界第四位上升为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实现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制定和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等等。这些都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年均增长9.7%和8.9%。三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继续奋勇前进。
  这五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和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前半期,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题库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