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2011-2-28 15:31:43
努力突破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
——学习贯彻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以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为主题,对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制约因素。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聚焦水利,就是要突破这个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抓住国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使农业基础设施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重要和紧迫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凸显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虽然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粮食供求紧平衡的格局。未来一个时期,粮食需求还将持续快速增加,保障粮食有效供给的压力仍然很大。目前,粮食增产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薄弱。我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总面积的48.7%,大部分农田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约六成耕地受干旱、陡坡、瘠薄、盐碱等因素影响,产出水平不高。耕地的生产条件又制约着其他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因此,要稳步提高粮食产量,必须解决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需的需要。在投资方面,目前部分工业领域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扩大投资的空间有限,而农业基础设施由于历史欠账多,需要投入的规模很大,不存在重复建设的风险。这方面的投资还能消化建材、装备等行业的过剩产能。在消费方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机会,增加农民务工收入,扩大农民生产性消费,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我国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这一转变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提升耕地地力,有助于发展优质高效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园艺产品标准园区,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标准化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农业机械装备,发展设施农业,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效益;完善基层农技推广基础设施,有助于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先进技术应用。农业基础设施能够为先进生产要素的投入提供基础平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应对极端天气的需要。近年来,受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极端天气呈频发重发态势,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断加深。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自然灾害成灾率提高了近6个百分点。2004年以来,每年因灾损失粮食均在600亿斤以上,2009年高达1107亿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去年入冬以来,北方小麦产区出现持续旱情。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就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耕地灌排条件,提高抵抗旱涝灾害的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须关注的重点领域
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耕地整理、养殖小区、渔政渔港、物流信息、能源交通等方面。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破除农村发展瓶颈制约的要求看,有三方面的农业基础设施最为薄弱、最需要加强,是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
耕地质量建设。稳定发展农业生产,不仅要确保耕地面积不下降,而且要着力解决耕地质量问题,通过增加单产促进总产量提高。目前,全国有中低产田12.7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0%,其中易于改造的中低产田8.75亿亩。据测算,改造1亩中低产田可增产粮食150斤。因此,中低产田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题库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