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当好贫困县检察院检察长--以人为本抓队伍求发展的几点体验与思考
2006-5-30 9:03:00

检察长是班子的核心,是队伍的带头人,是法律监督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整个队伍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作用。怎样才能当好基层检察院检察长,尤其是当好贫困县检察院检察长? 2002年10月,我被组织任命为三门峡市检察机关唯一一个国家级山区贫困县检察院——卢氏县检察院的党组书记、代检察长后,面对全县每年收入仅有数千万元的‘吃饭财政”和全院200余万元的沉重债务以及人才外流、人心思走的危机,积极争取上级院和地方党委、人大、政府的工作支持,为检察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在解决“外因”问题之后,我又紧紧抓住制约“内因”问题,率领党组一班人“以人为本”抓队伍,求发展,带动贫困县检察院发展。3年来的工作实践,使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经验,也有很多感悟和思考。 

一、唱响精神旋律 

当好贫困县检察院检察长,首先要面对贫困环境,在敢于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实践中,去提炼一种物穷人不穷的精神,然后把它弘扬和唱响,有效发挥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化物质贫穷为精神动力。 

2002年10月,我刚调任卢氏检察长时,面对债台高筑、举步维艰、人心思走、士气低沉的局面,从提高思想认识、振奋精神上来寻求解决困难的答案。干警身上集中体现的“条件落后但工作不落后、经济贫困但精神不贫困”的精神时刻流淌在我的心里,使我认识到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精神真谛。于是我和党组一班人把“吃苦耐劳,无私奉献,不甘落后,奋勇争先”的精神确定为卢氏检察精神,要求干警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提出了“荣誉面前不满足,困难面前不低头,前进路上不歇脚”的口号,把全院干警凝聚力量克难攻关的思想统一到“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创一流”的奋斗目标上来。这一举措激起了干警心中固有的争先创优的情愫,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为了弘扬和唱响卢氏检察精神,我重新恢复出刊了内部刊物《山花》凝聚精神、创新推出了读报用报活动陶冶情操、在机关墙壁悬挂廉政字画营造清廉育人氛围、“点亮”电子屏视觉冲击力振奋人心、开展网上政工教育见贤思齐等一系列“文化育人”活动,打造了文化管理工程,陶冶了干警情操,锻造了干警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与此同时,我又倡导开展了“树身边人,学身边人”活动和检察干警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通过先进示范带动、贫困生活体验等教育形式进一步激发干警扎根于贫穷、摆脱于贫困的坚强意志和不甘落后的精神,在全院形成了你追我赶、明争暗赛、千船竞发、百舸争流的局面。2004年10月,三门峡市检察院到我院调研倍受“卢检精神”感动而写成精品力作《精神铺就发展路》,市院检察长陈孟虎和卢氏县委书记王振伟分别在该调查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随之相继在县委办和市委办信息刊物转发,“卢检精神”成为全市检察机关及全县各单位的精神典范;2005年2月,高检院副检察长朱孝清到我院开展慰问活动时,对我院在困境中创新发展和检察干警良好精神状态赞叹不已,为我院倡导的“院穷更需精神好、院穷更需班子强、院穷更需履职责、院穷更需重人才”的精神发展观予以肯定;2005年6月,河南省纪委副书记王流章等领导深入我院调研指导廉政文化建设时,对我院“清廉育人铸检魂”的廉政精神给予高度评价;2005年7月,省委政法委研究室副主任王志勇、政治部副处长董鲁豫到我院调研指导专项整改活动时,对卢氏检察精神进一步诠释为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干警的顽强拼搏、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克服困难勇创一流四种精神。2006年3月,省院副检察长郝东亚到我院检查“两房”建设时,对我院克服地域贫困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信息传输智能化、业务管理网络化给予充分肯定。在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一个基层检察院的贫与富,有无发展变化,关键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题库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