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3-22 9:14:53

推动经济转型 创新发展模式
着力调整结构 努力改善民生
——在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1年3月2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
各位来宾,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第十二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今天开幕。现在正值春天,是万物复苏、播种未来的时节。几天前,中国公布了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蓝图,目前已经开始实施。今天,中外企业家、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中国”进行研讨,很有意义。在此,我代表中国政府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们着力推动科学发展,有效应对各种挑战,谱写了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中国发展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来,引导到调整经济结构、加强节能环保、深化改革开放上来,着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今年,中国还将围绕“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编制并实施18个国家级重点专项规划,以推动经济转型,创新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第一,努力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目标,也是其前提。中国经济呈现稳健有力的发展势头,同时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依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正在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不同国家经济增长情况各异,全球流动性大量增加,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一些新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多。国内输入型通胀与结构性价格上涨因素相互交织,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不小。应对新的形势,我们将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投资结构和信贷结构,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还将把有效的宏观调控和健全的市场机制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各类经济主体的发展潜能,提升经济的内在活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第二,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在扩大开放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中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不高,这是我们的基本国情。同时,经济增长空间广阔,国内需求潜力巨大,是我们发展的特有优势。扩大内需的重点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这就需要通过鼓励就业创业、加强公共服务等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增加群众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因此,中国“十二五”规划要求,努力实现“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为体现这个思路,提出了经济年均增长7%、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预期目标,还提出了劳动者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年均增长10%以上等相应指标。这不仅是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也是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我们还将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释放内需潜力,逐步使中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第三,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和创新驱动的轨道。中国已是经济大国,但企业活力仍不足、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我们认识到,无论是保持经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题库中心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