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亮(2008年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全省选拔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考试通过后在萍乡经济开发区周江管理处任处长助理,现任市房管局房地产市场监管科副科长)
“我从一名大学生‘村官’转变为科级领导干部,从基层进入到机关,有了一个更大的工作平台,也将面对新的更大挑战。我认为此次公开选拔考试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真正体现了‘让干得好的考得好’的原则。”
在此次公开选拔考试中,市公选办根据选拔职位要求,结合萍乡城市转型和科学发展的实际,请专业机构进行命题,减少单凭记忆的客观知识题,着重测试应试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面试方式上运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测试方式,打破了以往仅有结构化面试的局限性,同时,加重了面试成绩的权重,面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这样既能反映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又能体现应试者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尽可能地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在26名任职人选中,有9人由于面试表现出色,总成绩上升为第1名。对专业性要求较高的职位,在考察阶段,市公选办还与用人单位一道组织进行专业知识测试,有2人因为专业测试成绩优秀排名第1位被选任。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牢记宗旨,履行职责,做出新的工作成绩。”余亮的结束语简短、有力。
刘雨青(2009年江西师大研究生毕业,之后在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师,现任团市委办公室副主任)
“我是一名外地报考人员,参加工作的时间短,也非公务员身份,如果参照以往的选拔标准,我是不合格的。但是萍乡此次放宽了公开选拔条件,选拔考试中设置的综合加分内容强调工作实绩,让能力强的参考人员有了更多的选上机会。”
为了在选拔中综合考虑应试者的能力素质和一贯工作表现,市公选办制定了综合加分办法,对笔试成绩前10名进行综合加分,根据应试者学历学位、任职资历、基层工作经历、年度考核结果、奖励等情况,对应试者个人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量化评分,然后与笔试成绩相加计入总分,来确定进入面试环节的人员。综合加分总分共10分,其中基层工作经历、年度考核结果、奖励等情况占到总加分的70%,体现了注重工作实绩、注重基层工作经历的选人用人导向。有15个职位的17名人选虽然笔试成绩未在前6名,但经过综合加分,最后总分名列前6名,进入了面试环节。
“此次公开选拔过程公开、公平、公正,从报名环节开始一直到任前公示,我时时感受到‘阳光操作’贯穿在每一个细节中。我会把这种深刻的印象体现在我今后的工作中,始终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刘雨青说。
晏华文(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萍矿集团工作,担任过萍矿集团总经理办秘书科副科长,现任市民政局办公室副主任)
“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也能参加选拔,对我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惊喜。作为一名工作了两年多的企业管理人员,我对市公选办首次进行考察对象德行考察的做法印象深刻。”
市公选办此次公开选拔德行考察采取“两走进,五必访”的方式进行,即:走进考察对象居住的社区、走进考察对象家庭,调查走访考察对象居住地党组织、物业管理部门、3至5户邻居、考察对象配偶和子女、夫妻双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等亲属。对德行考察评价优良的,优先选用;对德行考察评价总体得分低于80分的,原则上不予任用。对发现并经查实在重大事件中政治立场不坚定;对上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拒不执行;拒不履行公共义务,在群众中反映恶劣;不孝敬父母,推卸赡养义务或虐待老人等行为的,实行一票否决。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我国一贯的选人用人原则。此次对考察对象进行德行考察再一次提醒我们广大党员干部,除了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外,还要注重自身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真正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者。”通过此次公开选拔,晏华文对自身的要求更高了。
短评: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让能力强的选得上,让德才兼备者出得来。在此次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中,我市围绕提高考选质量、拓展考察范围、保证考选公平进行了大胆创新,实现了在最大范围内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目标。希望有关部门在坚持好的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公开选拔干部的办法,为我市的科学发展、经济转型挖掘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