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正兵)举市关注的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自7月下旬启动以来进展顺利,在圆满完成笔试及阅卷工作后,昨日进入首轮民主推荐阶段。昨日上午,市委书记王燕文主持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部署第一轮民主推荐工作,她要求相关人员确保把最优秀、最适合选拔职位要求的人选选出来,进入面试程序。市长谢正义,市政协主席徐益民,市委副书记洪锦华、王荣平等出席会议。
我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共吸引近2000人报名参选,其中1442人通过资格审查。这次公选我市设计的“三推三考”程序,即:笔试、第一轮民主推荐;面试、第二轮民主推荐;考察、第三轮民主推荐,以做到“人岗相适、人职匹配”,整个程序“阳光操作”。对我市的作法,中组部相关领导给予充分肯定,还破例为我市组织笔试命题。
经过笔试环节,目前,共有365名候选人进入到24个职位的第一轮民主推荐程序。每个职位将有6名干部被推荐出来,推荐结果将与笔试成绩按照各50%的比例加权计算综合成绩,作为确定面试人选的依据。经过首轮民主推荐,最终推荐出144人。按照程序,第一轮民主推荐结束后,将于本月28号组织入围的144人进行面试和第二轮民主推荐。目前,市公选办正在谋划起草面试工作方案和第二轮民主推荐办法,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筹备中。
王燕文指出,参加民主推荐的同志要高度重视这次工作,要把通过考试选拔与坚持群众公认紧密结合起来,把拓宽选人视野与坚持人岗相适紧密结合起来,不简单地唯分、唯考、唯票,让真正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王燕文要求,要准确把握这次民主推荐的目标要求,详细了解和掌握推荐人选的基本情况;要把握推荐标准,树立鲜明导向,既要按照人岗相适原则选准选好一批优秀的市管领导干部,还要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勤奋学习、扎实工作、注重实践、干事创业;要拓宽选人视野,确保好中选优,一方面要破除人才部门所有的思想束缚,舍得把本部门的优秀干部推荐到更能施展才华的岗位;另一方面,要打破区域壁垒和体制障碍,以开明开放的宽阔胸襟接纳外地、外单位人才。
在经过认真仔细阅读相关材料、慎重选择后,下午四点,会议举行公开投票,相关人员将《民主推荐表》郑重地投入票箱。
陈卫庆、张爱军、蔡爱华、袁秋年、卢桂平、卜宇、王松林、桑光裕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部分在扬的全国、省、市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出席会议并参加民主推荐工作。
新闻附件
参选人员情况
报名参选的近2000人中,1442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报名人员来源广泛,覆盖本市的7个县(市、区)、80多个市直部门单位和驻扬单位,其中县(市、区)526人,市直部门单位和驻扬单位679人。面向全国公选的职位报名踊跃,市经信委副主任职位84人报名,市科技局副局长职位130人报名,市规划局副局长职位74人报名,市商务局副局长职位38人报名,市旅游局副局长职位53人报名。5个职位市外报名人员达到237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23个省(市、自治区)和我省11个兄弟市。另外,所有职位资格审查合格人数均超过开考人数,有10个职位的人数超过80名,平均每个职位60人。
参选人员的素质较高,结构分布也较好。县处级干部71名;女干部230名,占16%;党外干部117名,占8.1%。职位所在单位以外的人员1338名,占92.8%。40到45岁的干部达到了五成,35到40岁的干部逾四成,平均年龄40.6岁。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689名,拥有硕、博士学位或者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50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