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2010公推公选省管领导干部,推出适岗评价这一崭新环节,推动发端于我省的这项制度在探索中持续突破,在科学化方面迈出新步,其中折射出江苏选拔干部的新导向值得关注。
与以往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相比,本次公选最大不同,是在报名和资格审查之后、笔试之前,增加适岗评价,对报名人选是否适合、能否胜任所报职位进行测评,并量化为分数、折算成一定权重,带入到后面环节。
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桑学成认为,把适岗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应该是在总结过去公推公选、公开选拔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探索,一方面解决可能出现的高分低能、唯分取人现象,同时还有利于提高选人的针对性。
“当前情况下,干部基本素质比较好,尤其是文化知识水平都比较高。针对职位需要作一些细化要求,可以确保人选能尽快胜任新的工作。”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刘广忠说,如省总工会副主席这一职位,对群众工作经验作了特别要求,就是结合工会这一群团部门的特点有的放矢,选出最适合的人。
目前,已经公布的公推公选简章,披露了适岗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历学位、领导岗位经历、专业背景、基层工作经历、年度考核及奖励情况,分别代表着高素质、多岗位经历、专业化、向基层倾斜等近年来江苏对干部的基本要求。“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基础、以实绩为前提、以公认为尺度’的导向。”桑学成说,综合素质不光能通过考试考出来,平时群众评价也能看出来。
“这么多因素列入考察范围,各个环节都量化计分、全程带入,每个环节的表现,都会影响最终成绩,体现了公选对干部多种素质的考虑,在提高公选科学化水平上有进步。”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曾参加过2000年公选,并在几次大规模公选中担任过考官,他认为,这个办法可以充分考量应选者的综合素质,防止因某一环节的失误或某一方面的不足失去竞争机会。
刘广忠认为,公选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打破干部的近亲繁殖,让更多有外部工作经历的同志进得来,从而改善领导班子结构,为江苏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