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历时3个多月现已结束。2010年8月13日(周五)15:00,北京市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将向媒体全面介绍此次公开选拔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以下为文字直播:
 北京市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新闻发布会 |
 本场新闻发布会主持人 王惠 |
 中共北京市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刘宇辉 |
 中共北京市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调配处处长 李世新 |
 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主任 袁方 |
 5名公选局级职位新任职人员亮相 |
 记者现场提问 |
 媒体记者查阅资料 |
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非常高兴看到各位来参加新闻发布会,也表示欢迎。4月19日我们在这里举行了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新闻发布会,我想大家还记得那一天。三个多月来,新闻媒体对我们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给予极大的关注,也有很大量的报道向公众传播。今天在公选结束的时候,市委组织部再次在这里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整体情况向媒体进行通报,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15:08)主持人: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是: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刘宇辉,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干部调配处处长李世新和北京双高人才发展中心主任袁方。三位也是4月19日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的三位领导,欢迎各位。今天新闻发布会除了介绍情况以外,还有回答记者问题的环节。下面先请刘部长向我们介绍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总体情况。
(15:09)刘宇辉: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前来参加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欢迎。今天的发布会主要是我和我的同事向大家整体介绍一下北京市2010年公开选拔局处级领导干部的情况。到目前为止,为期三个多月的北京市2010年公选工作已经顺利结束,达到预定的目的。
(15:10)刘宇辉:4月19日,我们召开了全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新闻发布会,这也标志着公开选拔工作的正式启动。公选期间,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各区县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过网络报名、资格初审、考试测评、组织考察、决定任用等环节,确定了各个职位的任职人员。
(15:10)刘宇辉:38个局级职位任职人员,平均年龄41.2岁;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占34.2%,具有硕士学位19人,占50%;具有高级职称27人,占71.1%;来自中央单位13人,占34.2%;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人员5人,占13.2%;后备干部27人,占71.1%。
(15:10)刘宇辉:186个处级职位任职人员,平均年龄35.9岁;具有博士学位的22人,占11.8%,具有硕士学位68人,占36.6%;具有高级职称50人,占26.9%;来自中央单位24人,占12.9%;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的人员10人,占5.4%;后备干部96人,占51.6%。具体任职人员名单将在北京公招网上公布。欢迎大家查阅。
(15:13)刘宇辉:这次全市公开选拔是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具体工作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将“干什么考什么”原则贯穿于公开选拔的各个关键环节,不断改进考评方式和内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纵观整个公选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5:17)刘宇辉:一是拓宽选人用人范围。为使海内外优秀人才都有相同的竞争机会,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便捷高效的优势,开发运用了公开选拔网络报名系统,采取个人自荐、社会举荐、组织推荐三种报名方式,最终由个人在网络报名系统自动完成注册报名。市公选办在公选正式启动的同时,主动给职位对应的中央单位发函,商请中央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参加公选,吸引了一批优秀人才报考。
(15:21)刘宇辉:二是明确选人用人标准。我们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针对每个招考职位的具体情况,形成了一个个具体的职位说明书。由市委组织部与公选职位单位共同研究提出局级职位说明书,各区县委组织部和市直单位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处级职位说明书,市公选办汇总分析后,对职位说明书进行统一规范,合理确定了资格条件。在报名阶段,报名人员对照职位说明书提出的选拔标准和条件选报职位,组织人事部门依据职位说明书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在面试环节,考核评价委员会、群众评委依据职位说明书对人选的职位匹配性进行评价;在组织考察阶段,考察组依据职位说明书考察人选是否具有履行职责的素质和能力,充分发挥了职位说明书的作用。
(15:24)刘宇辉:三是改进考评方法。我们按照“人岗相宜”的要求,努力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考素质”转变,提高人岗匹配度。这次公开选拔采取的测评方式在历年公选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优化,突出了能力素质的考评导向。笔试环节,根据职位要求“量身定制”考试内容,试题按照党政、群团、事业和企业职位的不同特点分别进行命题,并引入领导特质测试,测试考生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的领导特质和能力倾向。面试环节,引入半结构化面试方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有利于应试者更充分地展示真才实能,这样便于评委做出更加全面、准确的判断。同时,我们还扩大了面试评委范围和参与度,“两代表一委员”和公选职位单位的群众代表作为评委直接评分,扩大了民主,增强了选拔的针对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15:26)刘宇辉:四是完善考察方式。我们选调经验丰富的领导同志和组工干部组成考察组,考察前,我们对考察组成员进行了专门培训,明确考察的工作任务、要求、步骤、熟悉考察工作程序;考察人选要按照市公选办的统一要求填写个人有关事项申请表,并在考察组进驻时交给考察组。考察过程中,注重通过干部的实绩看德才,依据公开选拔职位的要求,结合个人提交的工作业绩报告和个人事项申报情况,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综合考察情况,对考察人选是否适合和胜任选拔职位作出评价。对一些在现单位工作不满3年的人选,到其原单位进行延伸考察。考察结束后,根据考察情况提出拟任职人选,对考察人选未列入拟任人选、但综合素质比较好、潜力比较大的,也提出下一步的培养和使用意见。
(15:27)刘宇辉:五是坚持“阳光”操作。一方面,注重扩大公开,将公开选拔各个环节的重要工作信息向社会发布,把公开选拔全过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今年,我们首次采取了考察对象人选网上公示的做法。另一方面,注重拓宽监督渠道,在纪检监察部门抽调干部全程参与公开选拔工作监督的同时,扩大社会监督,畅通电话举报、开辟信访举报和网络举报等渠道,在此期间,市委组织部开通了12380举报网站,方便群众监督。另外,在公开选拔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开展了公开选拔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认真接受群众建议,并把测评结果作为今后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15:31)刘宇辉:最后我要说的是,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各个媒体和在座朋友的大力支持,正是由于你们的关注和帮助,使我们有机会将公选各个环节的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这也为我们组织部门打开了一扇大门,展示组工形象的大门,接受社会监督的大门,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的大门。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组织部,真诚向各位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北京市的组织人事工作。有了这几个月的共同努力,相信我们今后的合作会更加顺利。关于本次公开选拔的有关情况,我们准备了相关背景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后续工作有所帮助。谢谢!
(15:32)主持人:谢谢刘部长做了清晰的介绍,为了满足记者朋友们的报道需求,今天我们还特意请来了5名公选局级职位新任职人员,与大家见面。
(16:10)李军:我以前是来自房山区长阳镇党委书记,现在到北京市国土资源局,我已经按照组织部要求到新的岗位履职。
(16:11)孙永刚:我以前来自中国铁通集团,现到北京首钢总公司工作,希望大家帮助支持首钢的经济建设情况。
(16:11)赵磊: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是北京市发改委的新闻发言人赵磊,原来是北京市发改委委员,现在通过公招已经走上发改委副主任的职位。
(16:11)刘斌:我原来在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水资源管理处工作,刚刚走上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岗位。
(16:11)常纪文:我之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现在到北京市安监局工作。
(16:12)北京晚报记者:这次公选干部有很多职位对学历要求很高,以后北京市会不会放宽学历上的限制?
(16:12)刘宇辉:公选职位的年龄和要求主要着眼岗位的现实工作需要和你的人选工作需要,是经过认真研究确定的,不存在一刀切的年龄和学历要求,不是简单趋向高学历和年龄低。对各类人才一方面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另外一方面还会根据公选等不同方式涌现出来的特殊人才,北京市会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希望各界和新闻界举荐各类人才。
(16:13)京华时报记者:我们知道公选干部在北京已经15年了,可能这是第十届了,规模渐大,层次渐高,我们是否能理解是公选干部已经成为认识制度的常态,公选干部一开始称之为认识改革的一大亮点,实践已经过去,也很成功,市委组织部综合公选的意见,这些制度改革到现在总结到底改革哪些地方,对北京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人事制度的变革带来的影响?第二,我们比较重视公选干部,这些公选干部与正常升迁的干部的特点,优劣在什么地方,给他们什么样的态度?
(16:13)刘宇辉:大家都知道公开选拔是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举措推出。公开选拔在扩大选人视野,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特别是选人用人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也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比较高的认同,应该说通过十多年的实践,公开选拔已经成为我们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方式之一。它和传统的任命制,传统的推荐是相辅相成的,共同形成我们党干部选拔任用的具体机制,今后还会继续坚持。当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仅仅是公开选拔一种方式,内容、方式、具体措施还有很多。今年上半年中央出台一个文件,就是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这个问题,出台了《北京市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意见》,对北京市今后十年干部人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突破项目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应该说这个实施意见的出台是北京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个深化,也可以说尾随这个文件的出台,北京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新的阶段。比如说这个文件有很多内容具体在操作方面上有六个机制和一个支撑保障机制。六个机制比如干部管理机制、干部监督机制包括教育培养机制等等方面,每一个机制都有比较具体的内容,比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这里面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方式有很多具体的推荐,比如规定北京市每一年到两年进行一次公开选拔,对每一个班子通过公开选拔进入到班子的成员比例都做了规定。这些机制和保障体系的建设还要建设一支能够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高素质的首都干部人才队伍。
(16:13)中国人事报记者:就你刚才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全面推进的阶段,北京市除了干部公选之外,在其他方面,就是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有新的举措和部署,能不能透露一下?
(16:14)刘宇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一个主要的具体工作层面上包括推出六个机制,一个支撑保障机制。刚才举例说明选拔任用的环节,包括推荐,比如北京在推荐干部,扩大推荐范围,比如说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比例等都有具体的规定。
(16:14)北京晨报记者:我知道这次公开选拔干部是时值北京市的区域调整,区域调整对公选干部有调整吗?原来崇文区和宣武区的干部是按照原来选出的职位是直接任命还是要根据区域调整做一些相应的调整?
(16:14)李世新:在这次公选中面临北京市一件大事就是区域调整,这次公选对区域调整没有影响。
(16:15)京华时报记者: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军先生,我看你的原任是房山区长阳镇党委书记,中组部最近比较重视基层经验,我想问一下你到国土资源局之后怎么样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16:15)李军:我原任房山区长阳镇党委书记,在这个党委书记的岗位上干了三年,随着北京市总体规划的实施,特别是刘淇书记提出的城市建设,无论是城区还是郊区都把城市建设提高到一个高度。我在长阳镇工作也是推动城市化建设,通过编制规划、实施一个新的建设模式,我们常说“长阳模式”。同时推进土地储备,去年拆除八个村,腾退出可供应市场建设用地大概在一万多亩,今年上半年一到五月份,房山区成为北京市土地供应的大户,其中房山区主要的土地来自长阳。到新的部门后,这些工作经验应该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16:15)主持人:如果大家没有问题,提醒各位记者,我们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查阅北京公招网,如果还想确认新任领导干部的职位,我们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谢谢大家,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见。
2010年北京市公开选拔领导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