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是北京市中心城区之一,东至地安门外大街、天安门广场西侧;北至北三环中路、裕民路;西以三里河路为界,南至前门西大街,全区东西宽5.5公里,南北长7.5公里,辖区面积31.66平方公里。下设西长安街、什刹海、新街口、金融街、月坛、展览路、德胜共7个街道办事处,148个社区。截至2009年底,全区总人口9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9.3万人,常住人口68.1万人,暂住人口11.9万人。 历史上的西城是元、明、清三朝古都的政治、文化中心区域,皇城的三分之二和内城的二分之一都在西城区。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功能定位,西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是国家政治中心的主要载体、国家金融管理中心、传统风貌重要旅游地区和国内知名的商业中心。
2001年,根据西城区的总体发展布局,提出了要分层次、分阶段、各有侧重地建设发展六个功能街区的战略构想。这六个功能街区是:北京金融街、西单商业中心区、中关村德胜科技园、西外旅游商务区、什刹海传统风貌旅游区和阜景文化旅游街。2004年提出“经济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战略(“三区”战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西城区经济社会集中体现出了北京作为国家首都的功能;总部型、结算型经济的特征显著,资产总量巨大,金融机构众多;文化、教育、卫生和旅游资源丰富;商业发达,市场繁荣。六个功能街区已经成为我区资源优势最突出,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城市功能综合体现最强的区域。
功能街区发展战略的实施有力地带动了全区的整体发展,进一步改善了城市面貌,完善了城市功能,促进了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初步形成了各自的比较优势。当前,区委、区政府在深刻认识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重大机遇和现实要求的基础上,立足于区域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区域战略转型、品质提升,努力把西城区建设成为“人文北京”的示范区、“科技北京”的精品区和“绿色北京”的先行区。
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007年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年达到1371.7亿元,占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3.1%;三级收入2008年达到1894.3亿元,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34.8%;区级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不足5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154.5亿元,三年增长超过百亿元。
2009年,西城区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目标,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挖掘潜力,紧紧抓住关键项目和重点环节,大力推动高端产业功能区建设,巩固产业发展优势,区域经济实现平稳发展,圆满完成了经济增长和财政增收的预期目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510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三级收入2249.84亿元,同比增长19.49%;完成区级财政收入152.17亿元,同比增长6.3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30300元,同比增长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