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天的湖北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面试环节今天全部结束,297名考生参加了省直党群、高校企业等6个类别32个副厅级领导职位的面试,考生和评委普遍认为,这次的选拔充分体现了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昨天上午,记者在洪山礼堂第四考场看到,现场的秩序井然。一些考官表示,面试命题与职位的关联度很大,题目设计针对性更强,能够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领导能力。

公选面试主考官 武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 吴元欣:“这些同志都比较优秀 紧扣了主题,也结合了自己工作实际当中处理问题的这些经历,对学校今后改革与发展都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
这次的公开选拔在评委测评方式和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在测评方式上,这次的公选面试首次引入了“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形式,将同一考场的考生集中起来,不指定组织领导,对特定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推荐一位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更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每位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公选面试专家评委 省人事厅副厅长温兴生:“无领导小组讨论,采用了零距离对话,再加上笔试考核,这些环节,这样就实现了对考生的多侧面,多层次的这样一种测评,它就有利于提高对人才测评的公正性,准确性。”
在评委制度上,这次公选面试首次实施“大评委制”,由部门领导,相关专家,面试职位所在单位干部,省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群众评委等组成的评委组,这有利于专家评委与群众评委相互监督,让这次选拔更加公开、透明。
省党代表 省人大代表 湖北三环集团董事长 舒健:“(我)作为一名监督员,参与了整个选拔过程,我个人认为 (这次面试)进一步深化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公选面试主考官 湖北省妇联主席梁惠玲:“我觉得这次公选过程,它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为优秀的年轻干部,优秀的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另外,报考省直党政群机关副厅级领导职务的158位面试考生还参加了领导能力测评。这也是湖北省首次在公开选拔中使用这一方法,测评成绩将纳入报考人员的总分。
据了解,从1996年起,湖北省先后三次集中公开选拔了7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两名正厅级领导干部;各市、县组织了123批次公开选拔,800多名年轻干部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走上了不同层次领导岗位。目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已经成为了湖北省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