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通道才能点亮舞台":贵阳从村干部中公开选拔47名副科级
6月6日,河南省嵩县何村乡的“大学生村官”走出创业基地,返回各自的村庄。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资料图片)
新华网贵阳7月30日电 特写:“盘活通道才能点亮舞台”——贵阳市从优秀村干部中公开选拔47名副科级干部
新华社记者齐健、周之江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就会有机会。我能够从一名普通的村委会主任被选拔为副科级干部,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27岁的刘仕刚说。
刘仕刚是贵阳市修文县古堡乡大堰村村委会主任,7月30日,贵阳市举行“面向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履职前集体座谈会”,通过公开选拔,他被任命为修文县大石布依族乡副乡长。
今年6月至7月,贵阳市全面开展从优秀村、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此次公开选拔,与刘仕刚一道脱颖而出的“村官”总共有47名。
“从村干部中选拔公务员不是第一次,但公开选拔副科级干部却是‘破天荒’的。”贵阳市委组织部部长俞静说。
按照相关程序,贵阳市组织部门事先对全市基层干部调查摸底,将报考条件定为42周岁以下并具有高中或中专以上学历,累计任职3年以上的现任村、居委会(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最终有200余人通过资格审查,进入笔试和面试环节。
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整个选拔的规则、过程、结果公开,从报名、资格审查,到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环节,都采取公告形式及时向社会公布。
贵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应涛说,这次公开选拔,使得中央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机关干部精神落到了实处,“是选人用人机制的有益创新和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效探索,转变了村、居委会(社区)干部的身份,打通了其到上级领导机关工作的渠道”。
在考试阶段,贵阳市就明确提出,“既要考得好,更要干得好”。此次公开选拔,要把考察基层干部的实绩和群众的公信度摆在突出位置。
考察过程中,贵阳市组织部门共发放书面民主测评表和征求意见表21600余份,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收回率最低在70%以上,高的达90%。
“以往的很多机关干部,迈出家门、校门就进机关门,从机关到机关。尝试从基层选拔干部,使得那些扎根基层、努力工作的同志有了盼头,同时也优化了机关的干部队伍结构。”贵阳市委书记李军说。
李军还表示,此次公开选拔凸现了三方面亮点:“倡导了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探索了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选出了一批优秀的干部,为机关注入了新鲜血液。”
“盘活通道才能点亮舞台。”吴应涛说,通过制度创新,加大选拔基层干部的力度,给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以极大的鼓舞,从而有力地激发广大基层干部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使广大基层干部诚心谋事、安心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