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市联合公开选拔100名年轻干部,5名珠三角地级市副市长人选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今天上午在珠岛宾馆进行。大洋网将进行现场图文报道。
[最终入职干部名单一览表]·[专题]
5名珠三角地级市副市长人选:

王庆利,拟任珠海市副市长,现任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广东行政学院政治学系)主任
殷昭举,拟任中山市副市长,现任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
成洪波,拟任东莞市副市长,现任肇庆市委副秘书长
王玲,拟任佛山市副市长,现任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副区长
陈佳林,拟任江门市副市长,现任湖南省文联副秘书长
见面会开始:
主持人:今天是广东联合公开选拔100位年轻干部5位副市长人选见面会,现在介绍五位和大家见面的五位副市长,这一位是王庆利,现任广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广东行政学院政治学系)主任,拟任珠海市副市长。王玲现任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副区长,拟任佛山市副市长。成洪波现任肇庆市委副秘书长,拟任东莞市副市长。殷昭举现任广州市白云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拟任中山市副市长。陈佳林现任湖南省文联副秘书长,拟任江门市副市长。今天的采访分为两个环节,首先请记者朋友自由提问,第二个环节是一对一的对话。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
新华社记者:请问5位副市长对未来参加公选干部有何好建议?(11:00AM)
王玲:我是五位当中唯一一位女性,按照国际惯例,女性优先,我先回答。如何看待公选,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公共选择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政务工作条例当中规定的法律选拔方式,而且近年来我们国家加大了公共选拔的力度,通过公开选拔走向领导岗位的干部大大增多。第二所有参加选拔的地方代表,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公选方面来,主动的站出来,接受组织上对我们的挑选,同时通过参加公开选拔,也对个人的能力有提高。第三个方面我们感觉所有参与选拔的代表,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选拔的结果。
公选总是有成功者有落选者,我个人来说,我不是第一次参加公选,我有成功的经历,也有失败的经历,参加公选尽管失败了,但是对自己也有提高,毕竟是一个历练,这一点对所有这次选拔对所有将来,现在参加选拔的干部应该说都是有好的帮助。
关于对个人的知识储备,我也认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博、一个实、一个是要新。博是指我们的知识应该广博,各方面的知识都应该涉入,这次选拔涉内容涉及到科学发展的各个方面。第二个就是实,注重实践,不仅选拔能考试的人,关键要选拔能干实事的人,在工作中实践。比如说我们的调研,这些事情要全面的掌握。第三是新,我们的知识储备,知识方面积累要新,要关注国际形势,国内形势,这样才能在未来得工作中抓住重点,更好、更有效的推进工作。
成洪波:通过参与到这次的公选,感觉广东确实做了一系列非常大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解放思想,坚持发展,非常成功的探讨,显示了广东省改革创新的胆识,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我个人感受最深有三点,第一是多环节的考察,从笔试、面试、到测试到组织的考察,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次评选进行综合的选拔测试,来提高公选的民主性、科学性。第二就是评委阵容强大 ,从评委的数量到评委产生的程序,到评委评判分数我觉得都非常公正,即有领导干部又有代表委员。第三个就是一个比较大的创新,按分数从高到低的考察,考察在后面的空缺就进行替补,如果来改进,我个人的建议总结这次成功公选作法之后,怎样使之能够常态化,制度化,给更多年轻干部提供渠道,给更多人提供一个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记者问:5位副市长马上就要上任,请问上任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11:10AM)
王庆利:我想是4个字,角色转换,这应该是一项首要任务,就我个人而言,我就要从省委党校一个教师,就要转换到副市长,从职责的明确,观念的转变,准确定位,熟悉情况,都是属于角色转变的内容,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心态的调整,做好充分心里准备,面对新的岗位,新的工作。
我们应该以感恩之心,面对组织和群众的期望,以敬畏之心面对手中的权利和地位,这样心里上调试好,才有可能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做出成绩来。之后一段时间就要进入调查研究,借助于各种调查研究方式,摸清情况,落实各项方针政策。
记者问殷昭举:听说你在大学期间曾做过主持人,你觉得你是能说会道吗?这对你的公选有帮助?(11:15AM)
殷昭举:非常感谢记者同志的提问,说到能说会道,我们在场的记者都比我们能说会道。我在大学期间也没怎么做过主持人,因为我学的是经济管理,参加这次公选,我个人感觉最大的帮助是来自于这几年长期在基层,在一线的摸爬滚打和工作积累,我感觉公选考试和其他考试确实不同,比如说它更加注重认识度、分析度,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掌握问题,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一方面,除了要踏踏实实工作之外,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刚才汪洋书记和我们谈话的时候,专门谈到了这一点,要做好工作的同时,要能够静下心来善于思考,思考一下工作的的规律性问题,思考一下自己工作中的利弊得失,经验教训,特别是要思考我们的广大老百姓有一些什么需求,有什么辛苦,有什么忧愁。
温总理曾经说过,民之所忧,我之所思,如果不认真的思考,你很难发展问题,所以我始终认为,工作实践是真正的考场,人群群众是真正的考官,今后我一定要加倍努力,争取向党和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谢谢。
记者问成洪波:地方的工作经历对您有哪些帮助,这些经历会否让你今后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11:20AM)
成洪波:我个人来说非常感谢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能够让我在不同的职能部门有机会直接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职务,我最大的收获第一是锻炼了我自己的学习能力,在不同的岗位,我们要适应新的角色,新的要求来开始从全局来思考问题来谋划发展。第二是协调能力,如何从一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高度,来提出新的工作思路,制定举措,协调各种复杂的关系。第三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我在市政府担任过副秘书长,我自己也协助过分管多项工作,包括旅游方面,对自己今后提高自信这方面比较有工作。
还有一个收获就是在广东16年,从喝湘江水到珠江水,我也学会了粤语,很多朋友评价我的粤语和普通话水平相当,这也方便今后更好开展工作。
记者问王庆利:您是党校教授,学而优则仕,在考试方面有优势?但在实际工作中,会不会水土不服?(11:25AM)
王庆利:我觉得学而优则仕对我的这种评价是一种鼓励,但是在面对这种评价的时候,我有一些惶恐,古往今来,学而优则未必仕,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就提出了四个化,后两个化就是知识化和专业化,说到我自己,我觉得自己是否真的是学而优吗?我学的是什么,优在何处?我学的一些政策,学了一些很少的电脑知识,我从哪里学呢?从书本上学,学呢听报告听的多,优呢是说的多,讲的流利,但未来如何面对新岗位,要继续不断学习,学习是终生的,接下来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向同事学习,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任务,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学而优则仕的评价评价对我来说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希望在座的各位,也希望社会各界支持了解我。
至于水土不服,我不认同,我去过广东21个地级市考察,到目前为止,我对这些地方都很适应,没有水土不服的症状,我想广东是一个很包容的地方,改革开放30年,广东吸纳了全国很多人才来创业。
记者问王玲:你作为副市长人选中唯一一名女性,又是党外人士,你认为,党外人士从政的优势在哪里?(11:30AM)
王玲:我们国家从建国开始,就注重党外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应该说这种政治倾向,对我们党外干部的成长带来帮助。我们党外干部在参政议政有一个更加宽阔的舞台,我也担任过很多部门的领导,对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促进。这么多年来作为女干部,可能女性的特征,待人比较细心温和,对人有亲和力,在工作中更多是协调作用,这也是我多年来在工作中能够比较愉快的度过。
见面会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