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3月22日)上午,在昆明大学里进行了一场与以往不太一样的考试,1000多人参加了昆明市公开选拔100名县处级后备干部(助理)的笔试。
昨日,昆明市公选后备干部笔试在昆明大学举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荣明在考点巡考。记者 赵伟/摄 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荣明等巡视了考场。 昨天上午8点10分,考生开始陆续来到昆明大学。9点,考试正式开始,整个考试过程各考场秩序井然。11点半,开始有考生交卷走出考场。昆明大学校长岳怀仁评价说,与以往在昆明大学举行的考试相比,这次考试规格很高。从现场情况看,考生到考率很高,达到90%以上,说明报考人员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考场的纪律、氛围也非常好,有别于其他考试。 委托中组部拟定试题 据“公选办”工作人员介绍,此次笔试的试卷是委托中组部出题,试卷在开考前是保密的,任何人都没有机会看到。试卷总分为150分,判断题、选择题等客观题占了50分,另外100分为考查实际能力的主观题,有论述题、案例分析题,还有材料写作题等。 大部分考生认为,这次考试题目难度适中、题量也不大,但考查的是实际工作能力。题目考查的知识面广、出题也很科学,把昆明市发展中的一些案例纳入考试范围,例如目前开展的软环境建设工作也成为考试的内容之一,这些与实际结合的试题对在工作中有思考的考生都不难。参加考试的某台资企业员工小杨表示,这次考试的题目与实际结合紧密,“题目不偏,都是大家知道的东西,但是又偏重考查实际能力。” 笔试成绩不记入面试 据介绍,昆明市这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30岁以下的100名优秀人才到县(市)区或开发区、市属相关部门担任助理职务,来自21个省、市和香港特区的考生以及50多名留学归国人员踊跃报名。经过资格审核,除9名直接进入面试的博士外,共有1308名进入笔试。4月初,将揭晓本次笔试成绩,前300名将进入面试,笔试成绩不记入面试。 张荣明说,为体现面试过程的公平、公正,将实行面试考官全回避制,即按照沿海地区1/3、中部地区1/3、云南1/3的比例聘请面试专家组成面试组,无昆明市的考官。面试的考官中还将实行地域回避制,如沿海地区的考官就不面试沿海地区的考生,考官与考生之间形成地域交叉。另外,这次还将首次尝试对考生进行心理测试。 公选将成为常项工作 张荣明说,这次公选出来的干部将到各县(市)区、委办局、开发区担任“助理”职务,让他们承担一些挑战性的任务。一年后,工作成绩突出的将转任实职;其他干部根据各自的情况调整到基层岗位继续锻炼、提高。而没有进入100名前的优秀人才,也将进入昆明市的人才储备库。 张荣明还表示,“今后类似这种公开选拔将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公开选拔、公推公选、公推直选也将成为昆明市组织人才工作的常项工作。”今后,昆明市还将大规模进行公开选拔人才,吸纳大量的人才参与到现代新昆明建设中,通过竞争、择优等手段,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在昆明市,公开选拔的面会越来越广,有能力的年轻干部机会将越来越多。 外来考生谈参考初衷—— 昆明发展给我们机遇 昨日上午9点,来自全国21个省、市和香港特区的1000多人在昆明大学参加了昆明市公选后备干部的笔试考试。记者对结束考试的20多位考生采访后发现,大多考生都认为这次考试是一个让大家公平竞争较量的好机会。 海归考生:考后备干部实现自我价值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考试的人选中,有刚留学回国和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考生。昨日,在考试现场,记者就见到了一位刚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昆的考生苏女士。苏女士是在前几个月刚回昆明的,正在苏女士为自己下一步做打算时,在省司法机关工作的丈夫从报纸上得知了昆明将在全国公选后备干部的消息。经过商量后,苏女士决定前来报考。她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人都觉得留学回来的人,不是进外企,就是自己创业,但她觉得,除了这些途径外,若能考入昆明后备干部中,也不失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好机会。 省外考生:冲着昆明发展好时机而来 昨日参加考试的考生中,有部分考生是刚从贵州、四川等省赶到昆明的。昨日记者采访了几位来自省外的考生后发现,很多考生都认为目前昆明处在发展的好时期,若能在昆明工作,对自己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陈亚丹来自贵州省贵阳市,为参加考试,他刻意请了几天假准备,前天晚上才赶到昆明。目前,陈亚丹在贵州是省文联的一位工作人员,工作清闲、稳定。当记者问起他为何想放弃稳定工作来昆明时,陈亚丹说:“昆明是个好地方,天好、人好、发展好,要能在这里工作,对我来说也是难得的好机遇。”而一位来自江西的考生还告诉记者,他以前出差经常来昆明,很早就有来这里工作的念头,这次考试正是给他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