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市将竞争性选拔干部58名。报名时间为8月22日至26日,笔试、面试时间分别安排在9月3日和9月中旬。8月18日,市委组织部召开市联合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动员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伟参加会议并作部署。 本次市联合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市和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其中市委管理的领导职位10个,县(市)区委管理的领导职位34个。二是市直单位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共14个职位,这是我市首次开展中层职位跨部门竞争上岗。
打破身份限制 畅通交流渠道
据了解,本次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推进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人员和其他各类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这次竞争性选拔职位,既面向党政机关,又面向企事业单位包括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选拔人才,有利于扩大选人用人视野。
其中,市委管理领导职位中,市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市林业局总工程师、市人防办总工程师、市中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非中共党员干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等5个职位面向全省范围公开选拔;市信访局副局长、团市委副书记、市妇联副主席(女性)、市贸促会副会长、市属国有企业总会计师等5个职位面向全市范围公开选拔。
县(市)区委管理的领导职位主要面向全市范围,部分职位面向全省或本县(市)区。
市直单位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职位,主要面向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并规定目标职位所在单位(含所属企事业单位)人员不参加本单位职位的竞争上岗,推进了机关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多岗位锻炼成长。
让干得好的考得上
能力强的选得上
这次竞争性选拔的资格条件,除相关政策文件规定的基本要求外,突出了任职能力导向、提高人岗相适方面的探索。特别是在资格条件设置上更加注重职位特点,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突出“学过、管过、干过”的要求,明确每一职位报名者的资历、学历、专业背景,提高选拔的科学性。
在竞争性选拔中,坚持“三考”结合,更加注重干部德才素质。考试重在考才,紧扣岗位看学识,突出“干什么、考什么”要求,围绕选拔职位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素质、专业要求,强化能力导向,通过笔试、面试重点了解干部运用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凭实力竞争,让真才胜出”。考核重在考德,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将德行表现作为选拔干部的首要依据。应用和完善正反结合双向测评,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对人选德行的评价。考察重在考绩,建立综合量化指标体系,量化评价看实绩。
据了解,本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不仅仅在于选拔了多少领导干部,还在于发现和储备一批人才。因此,对那些经过公开竞争、组织考察认定,因选拔职位有限未予任用的优秀干部,将作为后备人选加强培养。
坚持信息公开
实行全程监督
本次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分推荐报名和资格初审、笔试、资格复审和面试、组织考察和量化评价、决定任用等环节。从8月中旬开始,至9月底基本结束。推荐报名采取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市委管理领导职位的报名采用网上报名、现场确认的方式。每位报考者只能选报一个职位。
在本次竞争性选拔工作中,我市将坚持信息公开,更加注重选拔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将及时对工作方案、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考察、决定任用等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实行大评委制,确定2个市委管理领导职位,邀请职位所在单位、系统的干部群众、相关领域的“两代表一委员”和服务对象担任面试评委,进一步扩大群众的参与权、监督权。
对选拔过程还将进行全方位监督,建立由市县纪检监察部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监督组,设立监督电话,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面试等工作,并邀请新闻媒体,对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监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以及举报、申诉等,将认真查处、及时答复,确保竞争性选拔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