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公选的考生在阐述自己的观点。 本报记者 杨兆宇 摄
本报讯 2011年我市联合公选昨进入面试环节,此次面试首次对媒体全程开放,把公选晒在阳光下,获得评委和应试者的一致认同和好评。
首次对媒体全程开放
往年联合公选时,媒体记者不能直接进入面试室采访拍摄。今年联合公选面试最大的亮点是,媒体记者被允许进入面试室,进行全程观摩。
当天,本报记者全程观摩了市财政局总会计师一职的面试过程。记者看到,今年的面试继续沿用去年的三个环节,即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和无领导小组讨论,不过与去年不同的是,今年这三个环节全部采用的是由15名领导和专家组成的大评委制,改变了去年结构化面试7个考官的评委组成。
作为主评委之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党权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媒体开放,意义在于公开接受监督。”
对媒体开放也受到应试者的认可和欢迎。一位姓欧阳的应试者表示:“让媒体全程监督,是公选的一大进步。把公选晒在阳光下,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
无领导小组讨论获好评
经过之前的探索和实践,面试的环节设置已渐趋成熟,受到评委和应试者的普遍认可,尤其是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最获好评。
“无领导小组讨论,对应试者具有挑战性。这一环节中,应试者要有主见,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同时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沟通,最后达成共识。”聂党权说。
一位未透露姓名的评委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领导小组讨论可以看出应试者的能力,如果应试者仅有理论知识没有实践能力,或只知一点不知全面,就会在这个环节暴露出来,考官可以通过这个环节看出一个应试者的知识面、个人修养、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风格等。该评委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二次作为公选面试的评委了,和三年前相比,应试者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应试者们对公选的适应度也提高了很多。
外地应试者称赞公正
此次联合公选,吸引了不少外地应试者。应试者黄生来自佛山,他报考的是市发展和改革局总经济师一职。当工作人员当场公布成绩,得知自己取得了面试第一名的好成绩,并需要次日在江门体检,黄生放下已经提前收拾好的行李,决定在江门多住一晚。“根据我的观察,整个过程都非常规范,完全没有人为操作的因素,非常公开、公平、公正。”应试者黄生说。
市联合公选领导小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开考进行公选的4个副处级职位,其中有2个职位的面试成绩第一名是江门以外的应试者。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江门市联合公选领导小组副组长黄日光表示,公选的职位是否面向全省或者全国,要看符合条件的本地干部储备是否充裕,如果适合这一岗位的本地干部数量不多,就会在更广的范围内招考和选拔。
针对采访中个别外地应试者提出,因不熟悉江门情况而有相对劣势的担心,黄日光的看法则是:“公选是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基本素质高的干部,是能够很快进入状态的,也会提前做些准备。其实,大部分试题考察的是应试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少部分需要结合江门实际进行思考,这也是人岗适配所要求的。”
【过程直击】
面试三环节 成绩当场知
此次联合公选共有23个职位,每个职位笔试前五名进入面试。面试设8个考场,江门市直和各市(区)分别单独设置考场,同步进行,江门市直面试的考场设在江门市委党校。
记者在市委党校考场第一试室,全程观摩了市财政局总会计师一职的面试过程。该试室共有15个评委,主评委是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聂党权。
面试共有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结构化面试,每人备考10分钟,发言10分钟。第二个环节是情景模拟,每人备考7分钟,面试7分钟。第三个环节是无领导小组讨论,集体准备10分钟,按抽签号每人发言5分钟,自由讨论30分钟。
记者看到,上午和下午面试开始前,应试者们都要抽签一次,从而决定进入考场的顺序。每个环节结束后,工作人员马上计算成绩并当场公布,而且把成绩通知单交给应试者签字确认。(刘楹冉)
广东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