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旭 孔芒)3月23日,泸州市委召开常委会,票决通过5个市级部门“一把手”,这是该市通过竞争选拔的第5批市级部门“一把手”。自2008年在全省率先探索竞争性选拔干部新方式以来,泸州竞争性选拔市级部门“一把手”已成常态,并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省委组织部相关人士认为,泸州市的探索走在全省前列。
在竞争性选拔市级部门 “一把手”中,泸州将传统的市委确定提名原则与提出人选,分解为市委确定提名原则,市委全委扩大会提名比选人员;将传统的单位干部职工推荐、评议干部,分解为全市领导干部会议推荐干部,单位干部群众评议干部。如此一来,提名主体人员增加了10多倍,提名环节从1个变为3个,提名工作由相对封闭变为公开提名。这些举措有效避免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选人视野不宽等弊端。
统计显示,2008年泸州市级部门“一把手”选任,差额提名比例达到1∶89;2009年达到1∶71,2010年达到1∶93。干部群众反映,通过全程差额比选、开放式操作选出的“一把手”,充分体现了竞争、择优的导向。
竞争性选拔方式的引入,使市级部门 “一把手”的产生更加民主和公开。2008年5月该市竞争性选拔第一批4名市级部门“一把手”,有355名干部纳入提名范围,48人参加初始提名,108人参加干部推荐,1500多人次参加社会评价。市农业局一名任职12年的副局长,通过竞争性选拔走上市农机局局长岗位,因工作出色,在今年市级部门“一把手”竞争性选拔中,又被选拔到市农业局局长岗位。
据悉,目前泸州已有3个县区采用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选拔科级领导干部。
四川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