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民充分感受到小康就在自己家里、美景就在自己身边、幸福就在自己身上。”江苏省常州市各级党组织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坚持民生优先,把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地体现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牢固树立“群众满意度是第一标准”的业绩标杆,确立“民生是发展追求”的工作理念,为推进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深学习,广调研,凝聚科学发展之志
常州把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开展“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建设全面小康新常州”等专题调研讨论活动为抓手,对照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强化宗旨意识,从“利益本位”中解放出来;对照先进地区的新成就,强化争先意识,从“小进即满”中解放出来;对照发展阶段的新特征,强化忧患意识,从“既有经验”中解放出来。全市党员形成了“五个不动摇”的共识: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动摇;始终坚持保增长、保投入、保民生不动摇;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抢抓机遇不动摇;始终坚持提升能力、提升素质、提升水平不动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不动摇。
听民情,聚民意,谋求科学发展之策
百姓的呼声就是政府的心声。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常州市积极开展“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系列活动,收集整理意见建议2000多条。
常州出台《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关于建立科学发展考核体系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强化科学发展的工作导向、利益导向和考核导向,为促进经济社会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制度保障。
常州市中心城区原有的工业企业与新建住宅小区交织混杂,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此,常州市专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心城区工业企业搬迁的试行意见》,近年来累计完成中心城区160家工业企业的搬迁治理。
解难题,见实效,夯实科学发展之基
“把学习与思考、运用与创新相结合,坚持真学真用。”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表示,开展“政策惠民、实事利民、服务为民”主题实践活动,让工作有推动、事业有发展,党员增本领、群众得实惠。
常州大办实事利民。常州对城区103个菜市场全面升级改造,对388条背街小巷进行环境治理;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小区综合整治,累计完成1000多万平方米。
常州完善社保安民。常州目前城镇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7%以上;建立了惠及城镇老年居民和少年儿童的“一老一少”医疗保险制度;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46万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基本生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