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11点,我省公推公选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会议上公布,面向全省公推公选27名副厅级领导干部。这是省委组织的第16次公开选拔。(据本报今日A03版报道)
今年以来,已经有多个省市地方政府陆续开展官员的公开选拔任用,包括北京、福建、浙江、陕西、湖南、江苏、四川、江西、深圳等十多个省市,均面向社会公开选拔较高级别官员,其数量创历年之最,由此可见,公开差额选拔任用官员已成大势所趋。
此前,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源潮在有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座谈会上也表示,中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成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方式。
因此,此次面向全省公推公选27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可谓是对“向纵深推进、向广度拓展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这种大势的积极回应。尽管这已经是我省第16次公开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但是,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值得公众期待,如将公推公选的范围扩大到符合报考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并且对部分岗位的学历要求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及年龄在50周岁以下,可见,本次公推公选也称得上“新意连连”。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们的政府官员较普遍的晋升方式是委任制。公开选拔官员,将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增强选拔渠道的广度和过程的透明度,倡导公平竞争,自然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弊端,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制定公共政策的民主参与程度。
公开选拔制度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与公信度,在公开、竞争中择优,对于候选人来说有积极的意义,让被选上来的能够服众,而没被选上的自己也服气,能够激活官员队伍的活力。这也是一项制度改革能否得到积极推行的重要基础。
让真正德才兼备的官员畅通地向上晋升,这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而让真正踏实一心为国家和民众谋福利的官员畅通地向上晋升也是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目标。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