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长沙市对5个市管正职领导干部进行竞争性公开选拔,选拔过程在长沙电视台新闻频道及数十家网络媒体进行全程直播。据悉,5个职位中,最多的有31名候选人,最少的也有15名。随后,包括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市委全会(扩大)会议成员当场投票,按1:10的比例决定进入下一轮差额提名环节的人选,而且当场公布投票结果。(新华社14日报道)
公选干部,已经不再是个新鲜的名词,各地都已经有过有意义的尝试。长沙市这次公开选拔,创新的不在于公开选拔本身,而在于现场直播和现场直播的传播范围之广。借助传统的电视媒体和新兴的网络媒体,整个公开选拔全过程一览无遗,干部选拔不再静悄悄。
选拔报名不再静悄悄。以往的干部选拔,被人诟病的其中一条就是“内部考试”。所谓内部考试,首先意味着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够知道考试信息。在这个信息也是生产力的时代,掌握了报考信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大步。而这次长沙市的公选,从第一步“报名”开始,就坚持了公开原则。从今年9月1日市委决定公开选拔职位开始,到10月初在各大媒体上发布选拔公告,报考职位、报考条件全部详细公布,只要是稍微关注新闻的人,都可以得到信息。
选拔环节不再静悄悄。与传统的委任制、提名制不同的是,公开选拔的全过程都公诸于考生、群众面前。14日的直播选拔还只是第一轮竞争。随后,入围选手还将迎来3次更为严格的层层“差额”淘汰。不仅仅要面对领导的考察,要面对专家考评组和群众代表评议团的“打分”,还要向市委全会作竞职陈述,回答委员询问。整个选拔环节、选拔程序清晰、明白。环节的清晰,有助于考生备考,更有助于群众监督。
公众不再静悄悄。以往的干部提拔,大多数都是内部说了算,提拔工作大体在单位内部进行,公众的参与仅仅在确定人选以后的“公示”环节。而长沙市此次媒体直播公开选拔过程,不仅仅是在选拔过程上的进一步公开,更加是对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进一步强化。通过媒体直播,公众作为“编外评委”,心中有一杆秤,这也大大的增加了选拔竞争的公平性与公正性。
我们希望,干部选拔不再静悄悄;我们希望,干部选拔能够进一步的公开、公平、公正;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竞争机给予更多的真正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人们。
来源:星辰在线
湖南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