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网消息(记者 陈小妹)
这是一次竞争择优的选拔,从701人中选出18人。
这是一次审慎、严谨的选拔,历时3个多月, 经过6道关口。
9月27日,随着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任前谈话的结束,备受关注的2010年我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基本圆满结束。
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我市坚持把公开、公平、公正作为价值取向,从制度上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促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次科学谋划的选拔
“为政之要,在于得人”。一直以来,市委都把如何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宁德跨越崛起的重要措施。为了进一步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市委根据我市领导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当前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实际需要,决定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县(市、区)和市直领导干部队伍中。
市委高度重视这次公开选拔工作,市委书记陈荣凯在今年年初的组织部长会议上就开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多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公选工作相关事宜。
为加强对公选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委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明确本次公选工作在市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委公选办负责组织实施。市委公开选拔领导小组多次听取公开选拔各阶段情况汇报,并提出建议和意见。市委公开选拔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亲自带队,向省委组织部领导人才考试中心作了专题汇报,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公选方案进行修改,并提交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
一次视野开放的选拔
6月21日,《宁德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公告》分别在福建日报、闽东日报、福建东南网、宁德网、宁德电视台、全省其他8个设区市的党报等多家媒体上发布。
为了激发全市干部参与公选热情,我市在此次公选中,除招纳全省各界优秀人才外,还充分考虑我市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安排部分职位面向本市干部,放宽年龄限制,同时明确职位选拔少数民族和非党干部。“一次性拿出各县(市、区)政府副职、团市委副书记及市政府经济和社会综合管理部门等19个副处级岗位,其中12个职位还面向全省进行公开选拔,这种力度在我市是前所未有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公选消息的公布,在广大干部群众中迅速掀起了波澜。面对这一难得的机会,广大年轻干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吸引了766名报名者踊跃参选,其中外地市230人报名,约占三分之一。经严格的资格审查,共有701名报名者符合参加笔试条件,18个职位符合开考条件。
一次阳光透明的选拔
群众满意度是衡量公选工作成效的标尺。而群众满不满意的根本就在于选拔工作是否公开透明。为了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群众的满意度,我市始终把这种“公开”贯穿于公选工作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
阳光透明是此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一大特色,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在公选工作刚启动时,市委公选办就将公开选拔的领导班子职位情况、任职资格和选任要求及工作程序等在新闻媒体上公布;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同步展开,并及时发布各个职位的报名情况;考生笔试、面试及领导能力测试的成绩均告知考生本人;参加面试、入围组织考察及拟任的人选名单分别在福建日报、东南网、闽东日报、宁德晚报、宁德公选网站等媒体上进行公布或公示。
公开选拔职位、公开资历条件、公开监督方式、公开报名人数、公开考务工作、公开每个阶段结果……“公开”让这次的选拔持续吸引着社会关注的目光,使选拔工作置于阳光下。
一次优中选强的选拔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谁来考,考什么,怎么考”一直以来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公选工作中最大的“机密”。
“我市不介入公选的出题和评判,笔试、面试和领导能力测评的试题和评判工作都由中央组织部和省委组织部领导人才考试中心负责,我们只负责协助他们做好考务工作。”市委公选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由上级组织部门负责命题和评判工作这一做法,则最大限度地防止了“人情分”、“部门分”的出现。
本次公选在笔试、面试的考题设置上也有所创新,突出考“实”的、“活”的东西,注重对考生能力的测试,有效避免了“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笔试、面试的题目设置紧扣闽东实际,侧重考察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所有考生都在相同的一张卷子上作答,在同一个舞台上展示个人能力,为公平竞争提供了基础。”考生宋江荣说。
为了避免泄题现象发生,本次公选组织十分严密。“从笔试到面试的每个环节都安排得很周密,尤其是面试环节,不仅全程封闭,而且考官、考生、工作人员及特邀监督员等都要通过抽签来决定考室,避免了人为干扰因素。”一位来自福州的考生在面试结束后说。
委托命题、外聘评委、全程封闭、多向抽签……我市严格把握公选的每个环节,以高质量的试题测试应试人员的知识水平,以科学客观的标准检验入围人员的能力素质,以严格规范的操作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减少了人为因素,保证多中选好、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一次公正严谨的选拔
我市坚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竞争性选拔全过程,不仅邀请了市纪委、民主党派负责人和部分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对公选进行全过程监督,同时还对笔试、面试等重点环节进行全程录像。
“公开选拔工作的每个环节都有纪检监督员参与监督,确保了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风气。”参与监督的市纪委工作人员陈朝旭说。
“面试环节严谨细致,考官打分十分慎重,没有出现分数忽高忽低现象,基本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参与监督的市政协委员郑震说。而同样参与监督的市人大代表叶允丹也表示,参加了几十场考试的监督工作,这次公开选拔考试的组织工作最严谨,真正营造出了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
这次公开选拔,作为我市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的有力行动,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有益尝试。它不仅为全市干部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全市营造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氛围。如今,公开选拔已成为选人用人的一种新气象。福安、蕉城、古田等7个县市在全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工作接近尾声时,准备推出了80个科级职位参加联合公选。
潮来万舸竞,风正好扬帆。正处在跨越崛起征程中的宁德以开放的姿态、开阔的胸怀,吸引了一大批德才兼备、作风务实、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我们相信,这样一支队伍,将继续为全面推进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和加快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建设建功立业,在加快跨越崛起的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