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湖北频道9月7日电(记者方政军)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全省实施干部培养选拔"六个一批"计划,7日上午,湖北省委召开全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电视电话会议,对公开选拔140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省委常委、组织部长侯长安根据省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作出部署。
侯长安说,首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湖北省委研究决定,今年全省采取省、市、县三级统一组织的方式,公开选拔一批厅(局)级、县(处)级、乡(科)级领导干部。这是省委从当前全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为加强全省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而作出的重要决策,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效措施。做好这次公开选拔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第一,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重要举措。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重点是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组织这次公开选拔工作,正是为了进一步广开选人渠道,扩大干部工作民主,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领导岗位上来,从而进一步优化全省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活力。同时,通过组织公开选拔,引导和激发广大干部在刻苦学习、提高素质上下功夫,在钻研业务、打牢基础上下功夫,在加强锻炼、增强能力上下功夫,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
第二、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把湖北建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加快推进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现实需要。当前,全省上下正紧紧围绕把湖北建成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推进"两圈一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面对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宏观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关键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通过组织公开选拔,在比较和竞争中选贤任能,能够发现和选拔一批政治可靠、清正廉洁、有本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优秀领导干部,为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使湖北率先在中部崛起,加快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提供干部人才支持。
第三,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公开选拔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具体行动。去年,中央颁布了《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要"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李源潮同志强调,"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当前干部群众认为最有成效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措施。要完善选拔方式,提高选拔质量,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按照中央要求,近年来,湖北省委将公开选拔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来抓,从1996年起,四次集中公开选拔了107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公推公选了2名正厅级领导干部,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取得了明显效果。与此同时,全省各市(州)、县(市、区)都相继组织开展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一大批优秀干部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走上了不同层次的领导岗位。根据省委安排部署,今年实行省、市、县三级统一组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进一步探索完善公开选拔的工作方法和机制,加快推进公开选拔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建立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总之,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事关重大,影响深远,全省关注。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和高度负责的精神,高标准地做好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各项工作。
其次,把握政策,严格程序,充分明确这次公开选拔的方法步骤和有关要求。这次公开选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认真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根据省委关于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指导思想及省直有关部门、省属高等院校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这次公开选拔,省一级共确定了20个领导职位。其中省直党政群机关厅(局)级领导职位10个,省属高等院校厅级领导职位10个。13个市州确定了13个局级(武汉市管局级)、236个处级领导职位;直管市、神农架林区和各县市区确定了1172个乡(科)级领导职位,其中包括从2007年、2009年面向村干部招录的公务员中定向选拔进乡镇领导班子的62个职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省直党政群机关10个厅级领导职位中,包括团省委书记岗位,这是我省首次公开选拔正厅级领导干部;在省属高等院校10个厅级领导职位中,有6个面向公开选拔。
根据这次公开选拔的职位情况和特点,省、市、县党委分别确定了这次公开选拔的对象、范围和资格条件。同时,为了增强这次公开选拔的科学性,努力做到人岗相适,各级党委对绝大多数职位提出了具体资格条件,将专门下发文件作出明确阐述,并在公开选拔公告中向社会公布。对于这些要求,省、市、县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在报名和资格审查阶段,要严格把握,认真执行。
这次公开选拔采取个人报名、组织推荐和考试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工作分为准备、宣传发动、推荐报名、资格审查、组织考试、公示、组织考察、提出初步人选、讨论决定、岗前培训等10个步骤。
侯长安说,今天,省委召开这次电视电话会议,标志着我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这次全省公开选拔,在具体操作上采取"五统五分"的方式进行,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宣传发动、统一程序要求、统一组织命题、统一发布公告和结果;分级确定选拔职位和报考条件、分级组织报名和资格审查、分级进行笔试面试、分级组织考察、分级决定任用。
再次,坚持标准,严明纪律,努力提高选人用人质量。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选拔范围广、选拔职位多,社会关注度高,政策性强,责任重大。各地在具体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既要坚持条件,坚持标准,坚持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事,又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体现改革创新的总体要求。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原则,树立正确导向。一是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党管干部是党的干部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也是选准用好干部的根本保证。整个公开选拔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要切实负起责任,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认真做好公开选拔各个环节的工作。工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重要情况要及时报告。二是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要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于公开选拔工作的全过程,强化竞争择优,选贤任能。要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落实广大干部群众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实行阳光操作,公开选拔过程中的一些重大事项,包括选拔工作的条件和标准、程序和步骤以及选拔的结果,除必须保密的事项之外,都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三是要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在公开选拔过程中,既要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考察干部的知识水平及综合素质,更要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全面了解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要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考试方法,努力扩大考试环节的群众参与程度;采取公示、考察预告等方式,扩大考察了解干部的范围,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对大多数群众不拥护不赞成的干部,即使考试过了关,也不能任用,却是树立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第二,要坚持标准,确保选拔质量。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切实选拔任用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在公开选拔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职位要求,严格考试、深入考察、客观评价、慎重选择,既要重视干部的考试成绩,更要注重考察了解干部的道德品行、工作实绩和综合素质,努力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完成好选拔任用计划的同时,要从干部队伍长远建设的目标出发,及时发现优秀人才,对经考试、考察证明是比较优秀而未能选拔上来的人选,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可按照后备干部管理范围和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对象加强跟踪培养。
第三,要加强监督,严肃工作纪律。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既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对各级党委选人用人工作的一次严峻考验。公开选拔工作程序复杂,社会关注,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规定,严守组织纪律。省委《通知》对报考对象的基本条件、资格和各职位的具体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各市(州)、县(市、区)也相应地明确了各项要求,资格审查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放宽条件,或搞特别照顾、模糊变通,报考人员和工作人员不得弄虚作假、营私舞弊。参加公开选拔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要认真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公务回避的规定。在考试的命题、评卷等环节,必须严格保密。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对公开选拔工作进行全程监督,防止不正之风和非组织活动。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对公开选拔工作的监督。为了保证公开选拔工作公平公正进行,省纪委、监察厅将派员对这次公开选拔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对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和搞不正之风的人和事,一经发现,坚决严肃处理。
侯长安强调,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切实保证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顺利进行。这次全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组织难度大、工作要求高。各级党委(党组)一定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周密安排,精心组织,确保公开选拔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把这次公开选拔工作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工作日程,集中精力抓紧抓好。省委对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高度重视,专门召开常委会进行研究部署,并成立了省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由省委组织部长担任办公室主任,省委组织部有关副部长,省纪委、省委政法委、省委宣传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各一名负责同志和各市(州)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副主任。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在省委领导下,负责这次公开选拔的组织实施工作。省委组织部负责这次公开选拔的具体工作。各市(州)、县(市、区)党委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周密严谨、稳妥有序地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
二要注重协调配合。与前几次公开选拔工作相比,今年的公开选拔工作领域更宽,职位更多,情况更为多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特别是我们这次实行省、市、县三级统一组织,必须做到统筹安排、整体推进。各市(州)、县(市、区)要按照省委公开选拔工作办公室的总体部署、程序要求和时间安排,把握好工作节奏,步调一致,整体推进。省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各地、各部门既要做到职责清晰、责任明确,又要做到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种工作的情况和信息要及时沟通,形成全省一盘棋,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
三要广泛宣传发动。做好这次公开选拔工作,需要全省各级党组织的大力配合,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心支持,尤其需要广大符合公开选拔条件的干部积极参与。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关于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重要意义、资格条件、工作程序和有关安排,让广大干部都来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工作。各地、各单位要召开符合公开选拔资格条件的干部会议,组织他们认真学习省委关于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文件,了解公开选拔的重大意义、总体安排和具体要求,鼓励、支持、动员符合条件的干部积极报考,接受组织的挑选。新闻单位要跟踪报道,通过舆论宣传,增强这次公开选拔工作的群众参与度、社会公开度和工作透明度,为公开选拔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四要精心组织实施。组织工作是否严谨细致,直接关系到公开选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整个公开选拔工作要按照既定程序,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有序推动。具体承担这项工作的公开选拔办公室各成员单位特别是组织部门要加强调查研究,对每个阶段的工作安排事先做好充分论证,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规范,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案,使每个环节、每项工作都做到有章可循。要实行严格的责任制,明确各有关机构和人员的目标任务、岗位职责、工作要求、保密措施等,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万无一失。在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还要及时研究和总结公开选拔规律,为不断完善公开选拔办法、推进公开选拔工作常态化积累经验。
侯长安最后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全省瞩目,备受关注。希望各级各部门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省委的要求,深入细致、扎实高效地做好有关工作,确保圆满完成这次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省委满意,让参加公开选拔的单位和干部满意,让全省广大人民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