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推一述”民主推荐县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三推两述一选”配强村党组织班子……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坚持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六个层面进行探索完善,深入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
雅安市出台了《民主推荐县级领导干部“两推一述”办法(试行)》,采取首次推荐、个人陈述和第二轮推荐结合方式产生考察人选。首次推荐产生超过实际到会人数50%以上人员推荐人选时,第二轮推荐自然终止;如未产生推荐人选,经考察组与县区党委或部门党组(党委)沟通,根据首次推荐情况差额确定陈述人选并组织第二轮推荐,按多于拟任职位1-2人进行差额推荐,在民主测评的基础上,经县区党委或部门党组(党委)研究后,报市委组织部确定考察对象。2008年以来,雅安市通过“两推一述”方式共推荐提拔县级领导干部122名。
对乡科级领导干部,雅安市实行“公开选拔”,出台了《公开选拔乡(科)级领导干部工作办法(试行)》,按照县区每年应拿出不少于1/3空缺职位进行公选的要求推进公选工作常态化。突破身份限制,允许事业人员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报考;突破资历限制,允许工作满1周年的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报考,放宽少数民族干部学历条件至中专以上;坚持分类实施,将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单独列出进行公选。坚持“笔试+面试”、“民主测评+实绩考核”相结合的测评方式,采取“大评委制”面试方式,考官队伍由考官评委和群众评委共同组成。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公选副乡科级领导干部214名,其中,非公务员身份的占80.4%,30岁以下的占41%,本科以上学历的占86%。
对乡镇党委班子,雅安市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公推直选”工作启动后,组织党员自愿进行选举登记。实行党员自愿报名参与竞选制度,凡未自愿报名者,不得参与竞选。报名结束后,县区党委对自愿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乡镇党委组织符合条件的竞选者集体进村入户进行承诺演讲。在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日,选民在选举乡镇人大代表的同时,投票推荐乡镇党委班子成员。推荐结束后,县区党委常委会根据推荐结果向全委会差额推荐候选人建议名单,全委会票决后,差额确定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委员和纪委委员候选人。在乡镇党委、纪委换届选举日,采取秘密写票方式投票。投票结束后,由大会按照党章和《暂行条例》规定,确定当选人员并报县区党委审批。
雅安市探索了“初始提名推荐+群众信任推荐+党委差额推荐”、“测评陈述+竞职陈述”和党员大会直选结合的“三推两述一选”办法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个人自荐、党员群众联名推荐和组织推荐等“初始提名推荐”方式产生候选人初步人选;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候选人初步人选在“测评陈述”后,“群众信任推荐”产生候选人预备人选;乡镇党委对候选人预备人选进行差额票决产生候选人正式人选;召开党员大会,候选人正式人选在“竞职陈述”后,由全体党员投票直接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目前,该市通过“三推两述一选”产生的35名村党支部书记中,45岁以下的19人,高中以上学历的13人,致富能手17人,“双带”能力得到增强。
雅安市出台了《党政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办法(试行)》,推行市级部门民主推荐中层干部“三票制”办法。原则上按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及相同级别领导干部(A票)、内设机构主要负责人及相同级别领导干部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等(B票)和其他人员(C票)分类设置推荐票权重,一般按A票40%、B票30%、C票30%赋权,推荐票加权汇总后即为推荐加权得票率。“三票制”只用于第一次会议投票后计票,赞成票未达到50%或推荐得分未达到50分的,不得作为考察对象。2008年以来,232人通过“三票制”竞争上岗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干部队伍活力得到激发。
该市采取“非定向预推”的方式选拔县级后备干部。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群众举荐、组织部门审核把关等方式,确立参加后备干部竞争人选,通过单位面试、考核、个别听取意见等程序,考察年轻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现和挑选后备干部。连续3年非定向预推县级后备干部397人,建立专门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该市还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选派342名后备干部到信访岗位、灾后重建和瀑电移民工作一线接受锻炼;通过举办培训班和考学考评等方式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全市公选的30名副县级领导干部中,有22名从后备干部中产生,占公选总数的73.3%。(通讯员 雅组)
四川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