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我省2010年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综述 8月31日,随着对6名公开选拔的省直部门副厅级领导干部宣布任 职,从5月份开始的2010年面向全省公开选拔部分省直部门副厅级领 导干部工作顺利结束。这是我省继2008年在全国公选金融市长助理之 后的又一次重大公选工作,也是省委组织部确定的今年组织工作改革 创新的一个重点。 解除干部思想顾虑 6个岗位263人报名 我省这次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省委 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会专门听取汇报并作了认真研究,省委书记赵 乐际亲自审定了公开选拔工作方案。方案规定,这次公开选拔采取组 织推荐和个人推荐两种方法,可由单位党组织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 向省公选办推荐报名,也可由个人自荐或其他人在充分考虑本人意愿 的基础上举荐。 但由于今年公选岗位的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部分干部特别是 一些专业技术干部在思想上存在顾虑:一是怕领导和群众认为报名参 加公选是不安心本职工作;二是有些单位业务骨干认为参加公选不如 等待组织提拔;三是怕竞争不上“丢面子”。针对这种情况,省公选 办认真梳理人们咨询中普遍提出的问题和网络媒体反映的情况,在媒 体刊发《省委组织部负责人就2010年公开选拔部分省直部门副厅级领 导干部工作答记者问》,有针对性地回答了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 问题。 没有了思想顾虑,符合条件的干部踊跃报名,据省公选办统计, 6个岗位有效报名人数263人,其中博士26人、硕士37人、高级职称95 人,既有来自省直部门的,也有中央在陕单位和省内基层一线的;既 有党政部门、群众组织、社会团体的,也有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 研院所的人员。 改进考试方式 干什么考什么 针对“考得好的不一定干得好”、“干得好的不一定考得好”的 现象,这次公开选拔始终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对考试内容 和形式进行了改革,力求考出人才的干事能力。 我省从选拔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委托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 评中心量身定做了笔试、面试和领导能力考查测试的试题,并请有关 专家来陕培训考官、指导面试、主持实施领导能力考查测试和评阅笔 试试卷。 笔试方面,我省对6个职位命制了6套不同的专业知识试题,主要 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 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省公 选办随后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考生对笔试试题的整体质量,很满意、 满意、基本满意的人数分别占到15%、45%和32%。 面试则采用了半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半结构化面试中,省委常委或副省长担任总考官,公选职位单位主要 领导担任主考官,相关专业人士担任考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参与评分,考生除演讲和回答指定题目外,还要回答现场提问。 无领导小组讨论中,考官在介绍考试要求后便不再发言,静观考生表 现。有关专家和考生普遍认为,这样的考试不仅能考出人的真水平, 还能发现不同人才的特点。 今年公选我省首次采用了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的“党 政领导干部能力测评系统”,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科学手段和 工具,检测领导干部的组织、协调、沟通、决策、应变等分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检验。 创新考察内容 突出实际工作能力 考试最大的好处是公平,但有的人会考不会干。 今年公选考察的一大特点,是以突出干部德的表现、突出实际基 层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的考察“两突出”为重点。 突出干部德的考察,主要采取“三看”的方法:一看历史全过程, 通过对干部整个发展全过程的了解和分析,判断其政治信仰和价值取 向;二看关键时刻的表现,从干部在重大事件中的表现考察其操守; 三看细节,通过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细节,力求考察其人品和本质。 突出干部工作经验和工作业绩考察,首次采用履历履职分析评价 方法,主要对应试者的任职经历、担任领导职务经历、专业工作及专 业管理工作经历、学习培训经历、工作业绩、工作奖励等情况进行综 合分析,由此考察其综合能力素质,评判其与公选职位的匹配度。 履历履职分析是“干什么考什么”原则在考察环节的延伸,强化 了注重实践的用人导向。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提高考评工作的针对 性、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实现公选干部与职位的最佳匹配。 科学设计流程 保证公正择优 公开选拔中,省公选办人员紧紧围绕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和 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目标,对整个公选过程进行了系统设计, 实行了“三差额”和“四公开”,细化工作环节,落实责任到人。 “三差额”即差额推荐、差额考试、差额考察。差额推荐要求公 选的每个职位职数与推荐的符合条件要求的报名人数比例不低于1:10, 用数量优势,保证质量效果。差额考试笔试环节差额的比例在1:10以 上,面试和领导能力考查测试环节差额的比例为1:5。差额考察的比 例是1:3。“三差额”增加了公选过程的竞争性,为有本事、群众公 认的优秀干部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 “四公开”是一公开工作程序,在报纸、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公 布公选《简章》,公开程序、要求和监督电话。二公开资格审查结果, 除在《陕西党建网》上公布结果外,还以短信方式向报名者通知。三 公开考试成绩,在将笔试、面试、领导能力考查测试成绩及总成绩在 网站公布的同时,也以短信方式通知考生。四公开考察时间,确定考 察对象后,在媒体上及时发布考察公告、公布考察时间,接受干部群 众对公开选拔工作的监督。 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今年公选工作环环相扣,紧张有序,不 仅顺利完成了任务,也为下一步公选工作打下了好的基础。 (本报通讯员 陈起奎 本报记者 卓九成 杜朋举)2010年陕西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