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潍坊8月23日电 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积极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先后采取公开推选、公开选拔方式,选拔了部分镇(街道)党政正职和有专业特长的优秀年轻干部,社会反响较好。去年8月,在总结完善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竞争性选拔任用科级干部暂行办法》,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基本程序及选拔比例等作出明确规定。《办法》实施以来,全区竞争性选拔干部116名,占到调整干部总数的88.5%。该区也连续3年成为干部工作无投诉举报单位。
科学界定选拔方式,搭建竞争平台。根据不同职位,分别采用公开推选、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和公开选拔4种竞争性选拔方式。公开推选,一般适用于选拔镇(街道)和区直单位正职,主要采取“五提一推三评四公开”的方式进行。“五提”,即通过全区领导干部大会推荐、领导干部个人推荐、组织部长办公会推荐、单位党组织推荐和干部自荐5种方式进行初始提名;“一推”,即组织部对提名情况审核、汇总后,提交区委常委(扩大)会议,进行民主推荐;“三评”,即通过面试、考察、领导胜任力模型系统测试,综合考评干部的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四公开”,即对选拔职位及任职要求、选拔程序、推荐提名和拟任人选基本情况实行公开。公开考选,一般适用于选拔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主要采取“两考试三差额四公开”的方式进行。“两考试”,即笔试和面试;“三差额”,即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竞争上岗,一般适用于选拔科级领导班子副职和区直单位内设机构科级领导职务人选。公开选拔,一般适用于选拔特殊岗位干部和专业人才。
坚持民主公开,扩大群众参与。竞争性选拔开始时,及时发布公告,利用电视、互联网、报纸等新闻媒体,对选拔职位、任职资格及选拔程序进行广泛宣传。在提名环节,赋予单位党组织、领导干部、干部个人初始提名权,同时规定初始提名人选在民主推荐中得票率低于60%的取消竞争资格。在公开推选镇(街道)和区直单位正职的民主推荐环节,邀请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在面试环节,组织职位所在单位干部职工、部分“两代表一委员”担任评委,邀请组织工作监督员进行监督。新闻媒体对竞争性选拔工作全程采访、监督,以便于干部群众在第一时间获得有关信息。承诺参加竞争的干部对任何环节有疑问,都可以随时与组织部联系,查证有关情况。
创新考评方法,提高识人准确性。考试突出岗位特点和实践性,注重测试竞职人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试,根据职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命制试题,设置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策论等题型,涉及推进科学发展、处理突发事件、现代经营管理等实际问题;面试,由区级领导、专家学者、职位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和部分“两代表一委员”组成评委团,要求竞职人选除进行个人陈述外,还要回答评委随机提问、接受追问,使评委全面了解他们在素质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适应程度。在干部考察中,增加民意调查环节,注重考察干部德的表现。实行延伸考察,对在现工作单位任职不满5年的正职人选考察对象,到其原任职的1—3个单位进行考察;其他考察对象,到其原任职的1个单位考察。同时,引入现代测评手段,考察干部统筹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利用领导胜任力模型系统,组织部分“管他的”、“他管的”和“熟悉他的”干部职工,对考察人选胜任能力进行测评。考试、考察与测评结果相互印证,作为确定干部人选的重要依据。全程差额竞争,实现好中选优。公开推选镇(街道)和区直单位正职人选,由区委常委(扩大)会议按1:4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其他职位由所在单位干部职工按1:2的比例差额民主推荐,根据得票多少按1:3的比例确定面试人选。根据面试得票计分情况,按1:2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根据考察情况,由组织部部务会形成初步意向,并征求不同层面意见后,提交区委书记、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及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酝酿,最后提交区委常委会或全委会讨论后差额票决。(匡荣璋)
山东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