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四川省宣布启动统筹公开选拔17名省管职位领导干部和236名市(州)及省直部门管理职位领导干部工作。此次统筹公选,创下历次干部公选职位最多、涉及范围最广、力度最大的纪录。此举意味着竞争性选拔干部将成为选拔干部的主要方式之一,并逐步进入常态化。
领导干部是国家繁荣昌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中流砥柱,是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历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年来,各地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拓展了干部选任新视野,拓宽了干部选任的新渠道,注入了干部选任的新活力,带来了干部选任新风尚。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为领导干部队伍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公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大胆实践和有益探索。公开选拔,实现了变“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为“多数人在多数人中选人”,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扩大了干部工作中的民主,有效防止和克服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能够有效地克服以往用人制度在熟人中选用的缺陷,突破地域、行业、职业的限制,极大拓宽了选人的渠道和范围,能让那些德才兼备的干部脱颖而出。
公选,改变了选人用人的导向。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举天下之才为我所用”;孟尝君招贤纳士,集三千食客于身边。面向社会公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有利于形成新的用人导向,最大限度的聚集有用之才、可用之才,激发全省乃至全国党员干部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真抓实干的进取精神、奋斗精神、拼搏精神。公选上来的干部心态好,没有前期投入,更相信阳光,任职后主观上贪腐的可能性也比较小。公选干部是受到人民群众欢迎的好政策,希望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公选,增添了干部选拔任用的公开透明度。民心是杆秤,干部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公开选拔,让更多的干部参与,让群众监督,改变了暗箱操作的做法。四川此次公选,采用考试和考察的“3+3”模式,不可谓不严密、复杂。在考试阶段,综合采用“综合素质测试”、“领导能力测试”、“结构化面试”三种方法确定考察对象;在考察阶段,考生需要经过“履历评价”、“德才评价”、“实绩评价”三项评价,只有通过这三项评价才能被录用。公选领导干部的体系完善、程序严密、考核严格,增强了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能够有效扼制“买官卖官”、“跑官要官”的腐败现象。公选干部监督部门多,公开环节多,能够从源头上遏制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大大减少权钱交易、权色交易。
在我国古代的官吏体制中,从“乡闾清议”到“察举制”,从“九品中正制”到“考成法”,从“保举制”到“科举制”,等等,每种官员选用,公开选拔和民主推举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观今宜鉴古,面对当前官员选拔任用,我们是应该更有所作为!
四川省2010年统筹公选领导干部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