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湖南省委组织部举行的“湖南省2010年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新闻发布会,湖南省委决定面向全国、全省公开选拔17名省管领导干部,其中5个正职、12个副职,并包含5个非党职位。与以往的公开选拔工作相比,这次公开选拔的亮点是“力度大、范围广、重基层、测能力”。(红网长沙8月11日讯)笔者认为,湖南公选“四亮点”是贯彻落实中央《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的“人才新政”。
亮点一:“力度大”,对干部队伍起了“鲶鱼效应”。湖南省委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拓宽选人用人渠道,优化领导班子结构,着力实现“到2015年,每年新提拔厅局级以下委任制党政领导干部中,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应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目标。这次公选,湖南省委在重要岗位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次性拿出5个正职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岗位之重要,是湖南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未有过的。
亮点二:“范围广”,“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思想家和文学家龚自珍曾在《己亥杂诗》中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目前的人才机制还存在着不少身份壁垒,造成 人才浪费、流失、无用武之地。湖南省委这次公选,在职位范围上实现了新突破,选拔渠道拓宽。这次选拔职位范围之宽,也是前所未及的。其中5个职位是非党职位,这是湖南继2009年公开选拔13名党外领导干部之后,第二次拿出一定数量的党外领导干部职位公选。体现了一种“英雄莫问出处”的用人理念。
亮点三:“重基层”,对基层干部起了“蝴蝶效应”。“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湖南省委这次公选在关注基层上实现了新突破,在选拔对象上有创新。突出了注重基层的选人导向,市州政府领导班子副职职位面向省内现任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定向选拔。“一层激起千层浪”,湖南省委“重基层”的用人理念,极大的激发了基层干部安心干事创业的激情。
亮点四:“测能力”,创新了公选干部办法。在测评方法上实现了新突破,选拔技术全面。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充分体现对领导干部在知识、观念和能力方面的要求,突出“能力型测试”和“领导素质综合测试”。这是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科学考评办法的重大举措,有利于逐步构建科学的干部公开选拔体系,杜绝“高分低能”现象。同时,有利激发各行各业的人才力争上游,提升能力素质,形成一种人才的“海潮效应”,进而盘活干部队伍活力。
“公道正派地选人,选公道正派的人”。我们相信,湖南这次作出的凝聚党心、深得民心、大胆解放思想的人才新政,必将极大地激发全省干部队伍的活力。
湖南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