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8月3日讯(记者 王爽)今年春天,当贾国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参加市属国企高级经营管理者公开选拔时,曾被好友戏称为“陪考的”。由于大多数报名人员来自国有企业,还有不少人报考了本单位,而贾国勇就职于一家与国资委系统毫不相干的民营企业,因此他没有被朋友看好。然而就是这个“陪考的”,却在几个月后经层层严格选拔,成为济南变压器集团副总经理。今年3月,市委组织部、市国资委党委首次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市属国有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目前,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6名国企高管已全部到位。这不仅是市属国企选人用人机制的一次大胆的突破与创新,也拉开了我市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的序幕。
本次公开选拔推出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济南变压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小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济南一建集团总公司、山东建设机械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的6名副总经理职位,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国有企业能否搞好搞活,实现科学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人。要想把国有企业搞活,首先要搞活、优化用人机制,只有优化国企领导班子人员结构,才能促进国企持续健康发展。”市国资委主任王嘉振说。
选拔企业高管不是为“选”而选,而是为“用”而选。在公选工作启动之初,市国资委就明确了四项宗旨:进一步推动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组织推荐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选人用人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为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服务。
为此,他们首先从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开选拔工作程序入手,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公选工作之初就多渠道广泛宣传,打破以往企业领导人员选拔的地域、身份以及企业所有制方面的限制。通过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共有135人报名参加公选,资格审查后有129人符合公选条件。有的职位报名比例达到30:1。为提高公开选拔工作效率,确保公开、公平、公正,从发布公告到公示任职等主要环节,做到政策和要求公开、条件和资格公开、步骤和程序公开、人选和结果公开。
纪委人员和企业职工代表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使公开选拔工作始终在健全的监督机制下进行。考试命题、阅卷全程委托第三方进行。面试期间,考官、考生、工作人员全部实行封闭管理,面试成绩在各职位考场由主考官当场向考官和考生公布。
考评办法突出考察领导素质和管理企业能力,本着“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突出岗位特点,笔试和面试每个职位一套题。同时,创新考试形式,突出实际能力测试。打破原有结构化面试的固定模式,采用半结构化面试,增加考官追问环节,便于考官全面了解掌握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此外,引入无领导小组讨论,让同一职位的所有考生同场讨论给定的案例,考生各抒己见、积极展示。为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市国资委强化了对候选人的考察。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考察组,到考察对象所在单位进行组织考察,然后根据考察情况,撰写考察材料,并对考察对象提出考察任用意见,提交市国资委党委研究决策。
刚刚上任济南二机床集团副总经理的任立伟此前是该集团的中层副职,这次公开选拔直接进入企业高管层,在企业史无前例。“过去,没有进入后备干部的人员没有机会进入高管层,而这次公开选拔的结果打破了以往的惯例。让大家看到有这样一个机会,这对每个人都是一种促进,促使大家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任立伟说。
正如他所说,此次在全省范围内公开选拔市属国企高管,为国有企业选人用人乃至全市人才选拔带来深远影响。通过公开选拔,拓宽了选人视野,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改善了企业领导班子结构。此次公选的6名人选平均年龄为38岁,他们充实到领导班子后,实现了领导班子的年龄梯次、专业配套和能力互补。“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新的选拔方式为优秀人才提供展示素质和才能的平台,激发了企业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