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市委组织部在市总工会和市物价局通过竞争上岗的形式,选拔了3名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这是济南市自2008年9月以来第4次采取竞争上岗方式选拔市管领导干部。通过在市管副局级干部选拔任用中推行竞争上岗,进一步推进了济南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和科学化,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得到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济南市委组织部根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办法》等规定,在对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进行摸底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市管副局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方案,对竞争职位、参与竞争上岗人员范围、条件资格、方法步骤、时间安排、组织领导和纪律要求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对军转干部、挂职干部等各种特殊情况干部参与竞争相关政策也作了规定。方案制订后,单位党委(党组)专门召开会议进行了通报,并在机关及直属单位进行了公布。随后召开动员会,对竞争上岗工作进行动员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发动,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干部都积极参与竞争。
为防止在竞争中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市委组织部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原则,围绕“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的要求,根据职位要求“量身订制”笔试或面试考题,真正考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在市纪委副局级干部竞争上岗笔试、面试出题环节,
专门请省考试中心根据纪检监察岗位特点予以命制,注重测试竞争者的综合素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在市总工会和市物价局副巡视员竞争上岗面试出题环节,专门请长期分管组织工作的市管领导,分别根据工会和物价工作的岗位特点进行命制,并从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委党校、市发改委和区委组织部等单位抽选领导经验丰富的市管干部担任面试考官。考生普遍反映,试题出的好,针对性、实用性和岗位适应性均比较强;考官组成结构好,打分比较客观公正,能考出干部的真实水平。
在考察中,注意综合运用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考察、延伸考察、集体面谈、实绩分析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考察对象按比拟选拔职位多1名的数额差额确定。竞岗中,注重提高干部群众的“话语权”,让民意成为决定干部人选的重要因素,先后进行了3次民主测评,即对干部的现实表现情况、这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治理拉票行为情况和考察对象“德”的测评。其中,对干部的现实表现测评打分,市总工会首次将测评范围扩大到本系统内的服务对象,按照 A票(领导班子成员<含副巡视员>)、B票(市总工会其他与会人员)、C票(直属市总工会管理的县<市>区、高新区、局<公司>、大企业工会主要负责人)各占30%、50%、20%的权重,计算竞争者的得分。同时规定,测评打分最低分不能低于60分,竞争者不参与打分,“四德”测评不好的干部绝不提拔使用。考察组注重综合分析,坚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评价干部,对民主测评、笔试、面试等方面的情况,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实行量化评分。通过综合分析考试、考察与测评结果,提高了识别干部的准确性,减少了使用干部的随意性。
这次竞争上岗,始终坚持阳光操作,从方案制订、发布预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民主测评、笔试或面试,到组织考察、讨论决定、任前公示等各个环节,做到全程公开透明。考察组进驻前,提前1天在单位或系统内发布了预告,及时公布了拟竞争的职位、数量、人选的资格条件、选拔程序和纪律要求等干部推荐考察信息;在动员部署环节,及时公布了竞岗方案;在组织报名环节,及时公布各处室报名情况;在民主测评环节,计分工作在纪委工作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笔试结束后,及时公布笔试成绩和排名情况;在面试环节,当场公布面试成绩;差额考察和任用环节,及时发布考察公示和任前公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