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法系统工作了10年的陈尧年,怎么也没想到,一次全市跨部门竞岗,让他走上了市委组织部组织员办公室副主任的岗位。
近年来,贵阳市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不断探索和实践,继区(县)委书记、区(县)长公推竞岗、面向村干部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等举措后,今年又开展了市直部门(单位)中层领导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在本次竞岗中,像陈尧年一样实现“转身”的共有52人。
拓宽视野
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
长期以来,中层领导干部选人用人中存在不少难题——“一次分配定终身、一个岗位干到老”、“人岗不适”、“近亲繁殖”;一些待遇好、权利集中的部门,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部门单位之间干部“老死不相往来”,选人用人只能“矮子里拔高个”……
经过深思熟虑,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市直部门(单位)开展中层领导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凡在市直部门或区(市、县)系统工作的公务员及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且符合资格条件的均可报名,同时也允许本部门(单位)人员报名参加。
招考公告发布当日便引起了高度关注,设在市人才市场的报名点门庭若市。来自基层的报名者王新盘表示,此次跨部门竞岗让大家获得一试身手、一较高低的平等机会,无论结果如何,对自己都是一次锻炼和提高。
通过两天报名并经资格审查,共有743人参与到此次市直部门(单位)52个中层干部职位的竞争中来,其中,跨部门报考的有507人,占报名人数的68.3%,平均每个职位竞争者14人,最热门的职位竞争者达到73人。
阳光操作
让“显规则”取代“潜规则”
“以往,机关领导干部升职、调离,我们都觉得特神秘,因此有许多猜疑。”友谊路居民陈阿姨的话,代表了不少市民的想法。
在此次跨部门竞岗中,市委组织部把公开贯穿于全过程。从4月16日至5月5日,每个关键环节都通过《贵阳日报》、《贵阳晚报》向社会发布公告,将竞争上岗的原则、政策,操作程序、步骤,竞争的职位、任职资格条件,竞争人员的成绩、结果,监督机构和举报电话公开。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过去选拔任用过程向社会公开程度不够,才给老百姓留下了凭印象、看关系、讲交情、论亲疏的不良印象。现在把‘游戏规则’告诉老百姓,实行阳光下运行,就是要让干部选拔的‘显规则’取代‘潜规则’,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4月26日中午,来自白云区龚家寨街道办事处的雍荣平静地走出跨部门竞岗的面试考场:“面试前30分钟,考官现场抽签确定考场,考生现场抽签确定面试顺序。面试考官由7人组成,当场公布面试分数。这些程序都和我参加过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样,十分严谨、公平。”
为了保证公平、公正,此次跨部门竞岗在报名和资格审查阶段,抽调专人,坚持“一把尺子”,减少审查随意性;笔试由市属高校专家和部门(单位)领导出题,实行全程封闭和纪检监察人员全程监督,由组织人事干部和学校老师共同监考,评卷组5人共同评卷、取平均分为笔试分……通过确保每项工作的规范操作,真正使上者当之无愧,下者心平气顺。
正确引导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简答题紧扣十七届四中全会、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三创一办’等中心工作,论述题是让我们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执行力。”跨部门竞岗笔试已结束快两个月,但对当时的考题,张朝虎仍记忆犹新。
张朝虎是此次竞岗最热门职位——市政府办公厅建议提案处副处长一职的获胜者。“这次竞岗十分注重考查平时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积累。这就提示大家在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和思考中央、省、市的大事要事,让自己更加全面。”
竞争性选拔干部,既要看考试考得怎么样,更要看平时干得怎么样。进入考察阶段,4人组成的考察组采取个别谈话、书面征求意见的方式全面考察人选的思想政治素质、统筹协调能力、执行力、工作实绩、群众观念、公众形象、干部群众公认度等情况,注重选拔那些吃苦耐劳、埋头实干的干部,特别是在全市的重要工作、重大事件、重点工程中作出贡献的干部。
“中层干部跨部门竞争上岗,打通了跨部门、跨系统、跨行业的人才交流通道,证明过去那种‘熬官’、‘要官’的老路子行不通,激起了干部们‘凭能力胜出,靠实绩进步’的创业激情。”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据统计,52名竞岗任职人选中,跨部门任职的28人,占53.8%,35岁以下的占63.1%。(通讯员 刘光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