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足精神之“钙” 创新“墩苗”方式
山西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工作
本报太原讯 (通讯员 晋组轩)“带着责任解难题,带着问题找答案,让我了解了大量的第一手情况,真正地接了地气。”在山西全省竞争性选拔中走上副厅级领导岗位的70后干部鞠振,一上任就被省委派往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他非常珍惜这次锻炼机会,很快找到了本职工作与信访工作的接口,在实践锻炼中转变了作风、提升了素质。这是山西近年来改进培养选拔方式,锻造一支高素质优秀年轻干部队伍的生动写照。
山西高度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特别是通过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推进年轻干部“素质提升”“结构优化”“实践锻炼”等5项计划,形成了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健康成长的选拔培养机制,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适应转型跨越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骨干队伍提供了组织保证。
培养工作中,山西始终坚持不懈地抓好年轻干部理论武装,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办好省市县三级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实现40岁以下年轻干部自主选学培训全覆盖的同时,省委组织部去年底从省直机关和本科高校选调50名76后副处级干部,到省委党校进行为期1个月的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培训结束时,对学员进行了理论素养和领导能力人机对话、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多项测试,并从中选拔30名学员投身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督导工作,让他们在参与中心工作中接受教育、经受锻炼。
2009年以来,山西还改进创新培养选拔方式,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成才。同时落实年轻干部服务基层制度,采取多种方式选派年轻干部到信访岗位、贫困县、综改试验区、重点工程任职或挂职,让年轻干部多“墩墩苗”。这些挂职锻炼形式多样,适应和满足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专业背景的年轻干部成长锻炼的需要。“互挂”,包括与中央国家机关和央企互派31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从省直经济部门和省管企业选派20名年轻处级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从县级领导班子和部分省直部门选派41名年轻处级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外挂”就是从副厅局长、各市副市长、县委书记、县长和各市发改委主任等重要岗位选派58名干部赴省外8个国家级综改试验区挂职锻炼。“下挂”,既包括从省直综合和研究部门选派22名中青年干部赴省级综改试点县挂职锻炼,也包括从省市县直机关选派859名年轻干部到农村担任“第一书记”。“1+1”挂职,即从部分省直单位和本科院校选派47名年轻干部到县乡挂职,第一年挂任有关乡镇党委副书记,驻村指导开展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第二年挂任乡镇所在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此外,还有“重点部门挂职”,即选派中青年干部到省信访局挂职锻炼,目前已实施六年,共90名厅处级干部“补”上了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