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干部选拔都提倡竞争上岗、以分以票取人,可对于一些“能干不能考”的“内秀”基层干部来说却很吃亏。目前,这一情况在昆明将得以改观,近日,昆明市委组织部出台的《进一步完善昆明市市级机关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不再把竞争上岗作为选拔干部的唯一方式,而是加以注重干部能力素质和一贯表现。
现状 “考试型选手”占优势
作为各项决策决议的执行者和落实者,科级干部是公务员队伍的中坚力量,目前,昆明有6000多名科级干部。从2008年起,昆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开始实施一系列新举措,市级机关科级领导将采取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方式进行。当时,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针对的就是昆明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熟悉经济工作干部不多的现象。
在拓宽选人视野、打破论资排辈的同时,也有声音指出,一些埋头苦干、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在竞争上岗考试中,因为英语或专业成绩稍差,无法提拔。以“笔试+面试”为主的公开选拔,让一些“考试型选手”因考试成绩很高而获得提拔,但在实际工作中,这类干部也会存在工作经验不丰富,工作能力不高而水土不服,不能达到选拔的目的等问题。
昆明选拔干部不完全轨迹
2008年起
昆明市在领导干部选拔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屡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2008年2月
昆明市宣布面向全国公开选拔30岁以下的100名优秀人才到县(市)区或开发区、市属相关部门担任助理职务,并作为县级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同年6月,选出的100名后备干部大部分被派到招商引资一线进行锻炼。
2008年9月
《昆明市市级机关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试行)》出台,规定昆明市级机关科级领导将采取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方式进行。
2009年5月
昆明市公选100名优秀人才挂职担任县(市)区党委常委、政府副县长,开发区主任助理,以及部分市属部门副职等副县级领导。其中,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拔40名经济学博士,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而面向全昆明市选拔的60名年轻干部,则要求在35岁以下。
2010年8月
昆明市向全国公开选拔134名乡镇(街道)党(工)委副职领导干部,此次公选的副科级干部实行挂职两年,挂职期间享受相应职级待遇,期满考核胜任的正式任职,不胜任的安排适当工作。
2011年2月
昆明市面向全国公选14县(市)区辖区范围内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副职(副科级)领导干部130名,即每个乡镇(街道)各公选1名。
2011年10月
昆明启动中层干部跨部门竞岗交流,参加竞岗的职位覆盖范围广,涉及市直部门和各个县区、管委会,有123个正、副科级岗位。
2012年3月
昆明市拿出了五华区、盘龙区等10个县区的65个科级领导干部职位,向社会公示要跨区域在全省进行竞争性选拔。
2012年5月
昆明计划在全国范围内选调170名公务员。参加公开选调公务员的单位是昆明市市级和五华区、盘龙区、呈贡区、安宁市所属的机关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
新政 不得连续破格参加选拔
此次《意见》明确,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因本单位本系统符合资格条件人数较多且人选意见不易集中的、本单位认为需要竞争上岗的才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竞争上岗采取综合测评和民主推荐。综合测评的方式从笔试、面试、竞职演说、经历业绩评价等方式中选择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测评方式。推荐结果由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改为“重要参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唯分数论、高分低能现象的产生。
《意见》还规定,不得跨地区或部门连续参加两个职务层次的竞争性选拔。不得在职务层次、任职年龄上连续破格参加竞争性选拔。单位党委(党组)集体讨论科级领导干部选拔人选,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进行差额考察,采取票决制。从市级机关以外调入公务员,实行公开遴选。
记者 罗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