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随着中央日前出台“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新规,各地公共场所能否驱散缭绕烟雾,让空气清朗起来?专家认为,此次中央新规抓住了“领导带头”这个关键,将在净化公共环境、杜绝“公款买烟”、纠正干部不良习气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中央“禁烟令”颁布后,记者连续对浙江省和杭州市机关单位进行暗访,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粗看,大多数机关单位都称得上禁烟典范:洗手间贴了醒目的禁烟标志,过道内设置了专门的吸烟区域,甚至连电梯口的垃圾桶,也找不到一个烟蒂,所有“吞云吐雾”的工作人员均被“赶”到了吸烟室;可细查之后却会发现,一些办公区、办公室,依旧是烟雾缭绕。
据调查,我国二手烟暴露率最严重的3个场所依次为:公共场所72%、家庭67.3%、工作场所63%,其中工作场所被多位专家认为是控烟难点。
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一部全国性的控烟法规,仅有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相继出台地方性控烟法规或政令。
暗访:机关单位禁烟难
1月2日上午,记者来到省直某机关单位办公室副主任的办公室。一进门,一股呛人的烟味扑面而来,记者看到,桌上的烟灰缸插满了“烟屁股”,其中一支还冒着烟。见记者来访,这名干部很自然地递上一支香烟。
“中央刚下发文件,领导干部带头禁烟啊……”在记者善意提醒下,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收起了烟。
当日下午,记者又随机走访了杭州市政府12层,在一间敞开大门的办公室,看到一名公务人员正旁若无人地坐在椅子上“吞云吐雾”,而吸烟区就在离他办公室不足20米的地方。
记者发现,吸烟的领导干部年龄普遍偏大。一家单位的职工说:“如果只算男性领导,吸烟的比例超过70%。”
领导成“烟枪”,禁烟的事则难办。在机关,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位女性公务员向记者抱怨,有时单位开会,领导会问女职工是否可以吸烟,“总不能说不可以吧?显得自己不近人情”。领导带头了,其他男同事也纷纷掏烟。她说,近两年,在会议室吸烟的情况少了,但一些领导仍拥有“自留地”——在个人办公室吸烟。职工们找领导,都会在其办公室里闻到烟味。“同事吸烟还可抗议一下,领导吸烟,谁敢说?”
从2010年3月起,杭州市正式施行《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并开展“百家无烟单位创建活动”。“我们所要求的无烟单位,是指除了专门设立的吸烟室外,其他地方都不能抽烟,就连厕所、走廊、过道等地方都不行。”杭州市卫生监督所所长蒋辉权说。
然而,在过去几年的控烟执法中,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发现,某些机关单位因为领导干部本人吸烟,控烟工作就做得相对较差,同时也给监督执法人员的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实事求是地讲,机关及事业单位是控烟工作的难点之一,尤其是一些独立办公室。”执法人员说,能有独立办公室的基本都是领导,看似在自己办公室内吸烟不影响他人,但其负面的影响明显,很多时候真是一“烟”难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