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1月25日讯(滚动新闻记者 李柯夫)由于选拔厅级干部和处级干部的试卷都有三年的保密期,在征得湖南省委组织部特别批准后,我们得以公开11月23日湖南第11次公开选拔省管领导干部考试公共科目的两道试题,并特别邀请命题专家进行解读。考题的背后,究竟在测试考生的哪些能力?
策论题(50分)
材料1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材料2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
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满怀信心地指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请紧密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策论文。
专家解读 “策论题要有现实意义,也要有发挥空间”
50分的策论题在150分的公共科目中,权重占到1/3,也是拉开差距的重头戏。
今年策论题,可以围绕领导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这个主题,从“治学与做官”,理想与实践,梦想与奋斗,或者根据“好干部”要求全面提高素质等角度思考、写作,也可以从其他多种合理主题和角度思考、写作。
刘鸿说,之前在《求是》杂志上看到的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治学理念提升干部思想境界的理论文章,“建设学习型社会,领导干部也要用治学的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由于长期在部队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研究,平常对领导人的讲话研究比较深入,刘鸿想,“能不能将清末国学大师王国维关于治学三重境界的表述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从政为官的新思想、新标准、新目标结合起来?这样的策论题既有现实意义,又让考生有发挥的空间”。
为了提高难度,题目仅提供了王国维治学的三重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领导干部新要求的三段论述,要求考生自己分析材料的主题和材料之间的联系,自拟题目,写一篇1200字左右的策论文。
刘鸿说,答好这一题,需要考生有开阔的视野,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不能止步于就事论事写成命题作文,而是要进行哲学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出题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开放性,要让善于思考的人得高分。占大头的策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作文,更不能出现像‘对湖南发展提出意见’这样大而无当的题。”
刘鸿说,开始有部分专家认为该题难度较高,建议明确以“治学和做官”为主题写一篇策论文。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决定还是让考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因为这样更能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高度和境界,也给了考生更多发挥空间。
据了解,公共科目的最后一题多为政论题或策论题,政论题只要求考生阐述看法和观点,但策论题在阐述观点的同时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其实很多事情可能大家都会说,但真要解决问题却没有更多的方法”。
省公选办的专家点评说,这道题紧扣当前热点,时代特征明显。辨识度高,能考查出考生思想境界和文字功底,而且符合考生的身份,作为一名厅级干部,应该对这个话题有一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