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南都讯 记者孙天明 经过两个月的层层选拔,深圳公开推荐选拔的四名正局级干部人选出炉,也意味着全市第八批干部公选尘埃落定。昨日,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布干部任前公示,四名拟任人选全部在50岁以内,其中团市委书记拟任人选蔡颖最为年轻,现年只有37岁。 公选历时两月超过往次 今年5月31日,市委组织部发出公告,在全市公开推荐选拔10名局级干部,包括4名正局级和6名副局级。就在一周前,深圳上一批干部公示中公示了同批公选的6个副局级职位人选,加上昨天的公示,10名局级干部的选拔全部结束。南都记者注意到,自从5月31日发布公告开始,本次公选至今已历时两个月时间,而往次大多为一个月,可见此次公选竞争之激烈。 事实上,在公选报名阶段可见端倪。在前后一周的报名时间里,本次公选10个职位共吸引了190人报名,多个职位的竞争超过了1:20,比如市委政法委维稳办副主任一职,有36人报名;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一职,有31人报名;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书记一职,有28人报名;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一职,有21人报名;市审计局副局长一职,有20人报名。 当时报名比较冷淡的是团市委书记一职,仅有4人报名,不过并非因为职位不吸引人,而是因为对年龄的要求较高,要求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 未公示差额考察对象名单 经过前后多批公开选拔,深圳公开选拔的流程及环节基本成熟。根据安排,在报名截止后,会进行资格审查、确定差额考察对象以及票决等环节,其中,4个正局级职位不需要经过笔试等程序,经过报名、资格审查后,由市委全委(扩大)会议差额民主推荐,市委常委会一般按1比3的比例研究确定差额考察对象,市委常委会按1比2的比例研究提出拟任建议人选;最后由市委全委会差额票决。 6个副局级职位在报名、资格审查后,还将进行履职评价、笔试、面试,最后市委常委会按1比3的比例确定差额考察对象确定拟任人选,市委组织部按1比2的比例提出拟任建议人选,市委常委会差额票决拟任人选。 在前几次公选中,在最终人选出炉公示前,会公示差额考察对象名单,一般每个职位会有3人入围,市委组织部会派出考察组对每位考察对象全面考察。不过,南都记者注意到,本次公选并没有对外公示差额考察对象名单。 深政观察 “跨界”任职特点明显 四个正局级岗位的拟任人选都在50岁以内,最年轻的蔡颖为1976年出生,现年仅37岁。团市委书记一职历来具有年龄优势,屡屡刷新深圳正局级干部的在职纪录。前任团市委书记张志华出任这一职位时仅34岁,蔡颖虽未能刷新这一记录,仍然是最年轻的正局级干部之一。 在干部选拔中,同系统往往更具竞争优势,然而在此次公选中,最终胜出人选大多跨越了原先所在系统,成功“跨界”。四个正局级岗位中,除了陈新亮,其他三人都将面临全新的领域。李永华长期从事教育事业,曾任深圳大学副校长;马宏的经历也基本集中在民政系统;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历来团市委书记多有共青团工作经历,蔡颖则完全没有,她曾任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副主任,后经公选出任宝安区副区长。 早前公示的同批选拔的6名副局级干部中,也有4人实现了“跨界”。分析人士认为,干部跨系统任职有利有弊,好处在于可以丰富干部经历,避免干部浸淫一个系统太长时间,减少贪腐可能,弊端则是会带来业务不精、工作难以深入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