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咸阳市委第一会议室里,在现场105名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的评委团和纪检部门、新闻媒体、群众代表目光下,10名县市区长竞职人选依次登台,进行演讲和接受面试,评委给予量化打分和测评。经过这轮公开竞职,综合考量,佼佼者成为县市区长提名人选。至此,意味着咸阳市委“三推荐两票决”公开选拔县市区长迈出了坚实一步,也标志着咸阳大范围推进竞争性选拔干部走向常态化。
今年,为了解决用什么方法选人和选用什么样的人的热点问题,咸阳市推出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10条措施,并首先从县市区长这个重要岗位破题。他们采取年度首轮无任用推荐、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二轮定向推荐、市委全委会三轮竞职推荐和市委常委会票决、市委全委会票决的模式来选拔县市区长提名人选。首先制度先行规范在前,制定了翔实具体的10多个操作规范,避免因人设条件定程序;同时将选拔范围框定在任现职一年以上的县市区委副书记和常务副县市区长。为了实现人岗相宜最大化和竞争性选拔最优化,尽可能扩大面试考评主体范围,“量身定制”合适试题,在采取面试、演讲、量化考察等综合手段时,还特别注重综合性评价,确保竞争性选拔的质量。
参加6月9日竞职推荐大会,不管是台下的“考官”、监督者和台上的“考生”,都强烈感受到,这种方式竞职选拔,最大的亮点就在于看平时,看民意,看实绩,没有工作实绩积累和民意支撑,近两年年度考核和无任用推荐结果不好的,连第一关都过不了;反之,根本不用拉票跑要,综合得分也不一定低。这样把干部平时实绩最大化,有效防止了拉票贿选和跑官要官。市委书记姜锋说,选人用人权是老百姓的关注焦点,习总书记要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我们这次探索,不搞暗箱操作、不搞平衡迁就、不搞论资排辈,就是要把选人用人交给制度,交给程序,交给民主,使干部都深知“功夫在平时,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决不让那些埋头苦干、不跑不要、长期在艰苦岗位上工作的老实人吃亏!
据了解,咸阳还以同样方式对市级部门正职进行选拔。此外,还将在县区党政副职、市级部门副职人选上,推行在年度考核和班子考评基础上进行考试与考察的“2+2”竞争性选拔;对部分紧缺人才,将面向全省或全国进行公开选拔;市级机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也将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记者 齐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