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区公选明天统一面试 考官全部异地选派
本报5月29日讯(记者 沙文婧)今天,济南市县(市)区联合公选业绩评价进入最后一天。记者采访发现,业绩评价指标着重考察干部平时工作情况,业绩评价的得分使面试的排名发生了些许改变。
24日,各个县(市)区公开了业绩评价体系,有工作经历、工作表现、奖励情况、年度考核和学历教育几个指标。记者发现,各个县(市)区的工作经历和平时工作表现两项占了一半或以上的分数,重基层、重实绩的倾向更加明显。其中,历下区、市中区和天桥区的教育类职位有单独的评价体系,并增设“专业经历”指标,体现专业化。“各个指标的赋分标准是硬性的,有就得分,没有就没分。”在槐荫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年度考核一项规定“近三年考核每一次优秀得7分,每一次称职得5分”,而在考生业绩评价得分公示表上,年度考核一项明确写着哪年称职得5分,哪年优秀得7分,最终分数相加,一目了然。业绩评价各个指标都着重考察干部平时工作。干得好,业绩得分就高。
在工作经历方面,以报考济阳县镇街行政办公室的李天(化名)为例。按照济阳县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基层经历占20分,由于李天工作不满两年,只得了2分,奖励情况也不多,总体业绩评价得分在200人中就处于下游。不光是济阳,其他县(市)区也是这样,“这样的指标设置,能让那些长期扎根基层、扎实工作、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实惠。”济阳县公选办相关负责人解释。
“区里业绩评价得分最高最低相差20分左右,大多在75分至80分,分差除了集中在工作经历、平时表现上,在学历指标上也比较突出。”槐荫区公选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本科只有学历的得6分,取得国家承认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的得14分,这就拉开了差距。而制定这样一个指标体系的初衷就是要鼓励干部不断地学习。
记者了解到,济南市县(市)区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将于31日在各县(市)区举行统一面试,考官全部实行异地选派,6月1日,将进行领导能力测试,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进行。领导能力测试结束后,将按照笔试成绩、业绩评价得分、面试成绩、领导能力测试成绩分别占4:1:4:1的比例计算综合成绩,单个职位按照3:1的比例,多个职位按照1.5:1的比例,确定考察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