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在线讯 “某村民组有一个20亩的水面,部分村民要求将其对外发包搞养殖,以增加村民收入及用于水库日常维护。而另一部分村民认为发包后可能影响村民组灌溉用水,你如何处理?”
“肯定以灌溉用水为主,可以在合同上注明,订得细些。”
“现在水库基本无水了,而有几个村民组急着用水,但养殖户就是不愿放,群众反映到你这里,怎么办?”
“首先要安抚好群众情绪,然后要求养殖户立刻放水……”
这是日前在南谯区面向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书记面试现场看到的一幕,面对台上7名考官故意“刁难”,考生李林应答自如。看得出,他不仅政策理论吃得透,还显然有实践功底。
“作为大学生村官培养使用机制上的一项创新,南谯区首次面向大学生村官来公开选拔村党组织6个第一书记和1个书记岗位,全区共有26名大学生村官报名参选。”主考官、南谯区委组织部部长傅文发向笔者介绍了这次公选与以往有四个不同之处。
一是不考理论考实践。重点检验考生的日常知识积累运用和处理实际工作能力。其中,在面试环节中,考生除回答必答题和抽签题外,评委还可向考生继续追问,以便进一步了解其心理素质和应对策略。二是邀请“书记”当“伯乐”。80%以上的考题是由8名在乡镇当过党委书记的区直部门领导和现任乡镇党委书记出的,面试的7名考官也有6名在乡镇当过或正在任党委书记。三是不看全能看潜能。针对大学生村官阅历浅、经验不足的实际,主要从吃苦奉献精神、群众亲和力、为民服务意识、工作发展思路、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判考生素质,以及看群众认可度。四是不分名次分特长。不按名次而是根据各自特长,攻坚克难能力强的配后进村,统筹协调能力强的配难点村,吃苦耐劳能力强的配偏远村,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配特色村。
在经历笔试、面试、考核、公示后,李林最后顺利“中榜”,并将于近日就任珠龙镇珠龙村党总支书记,而之前他已任该镇官塘村书记助理近两年。去年被评为了“南谯区水利兴修优秀村组干部”。“李林能全身心融入到村组工作中,除日常工作之外,还利用他学动物医学的特长,帮助了村里的很多养殖户。”对这个得力“干将”即将异地走马上任,官塘村党总支书记阮洪茂有几分舍不得。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的岗位上干出精彩,不让组织和群众失望。”韩陈鹏与李林一样幸运“中榜”,但不同的是,原本任施集镇井楠村书记助理的他,将任本村党总支第一书记。笔者见到韩陈鹏时,他正与村党总支书记刘新春一起探讨村主导产业茶叶发展壮大问题。刘新春告诉笔者,韩陈鹏主动请缨,在江淮分水岭项目区的40亩茶山上,带头试种六安新茶“乌牛早”,消除了村民怕换新品不成功的顾虑。
“农村就需要韩陈鹏这样的实干型干部。”作为面试7名考官之一的施集镇党委书记吴维松十分赞同这种公选形式,有几十年农村工作经历的他深有感触地说,农村干部光有学历文凭和理论知识还远远不够,一定要有脚踏实地扎根农村的苦干、实干精神。他表示,对韩陈鹏有信心。
据了解,为打造大学生村官成长、成才的舞台,南谯区还于去年在全市率先拿出2个镇街道副职岗位面向大学生村官定向选拔。目前,南谯区已选聘5批66名大学生到村任职,并先后有10名村官考上公务员,9名村官考上或直接引进事业单位,1人当选市党代表。(窦浩 马爱萍 郑平)
安徽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