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科学制定职位资格和条件,提高公开选拔工作针对性。按照“干什么、考什么”、“用什么、选什么”的原则,坚持分类实施,从岗位特点、岗位性质和岗位层级等方面出发,在充分尊重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设置竞争性选拔条件。对农村基层岗位,更加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和社会实践经验;对部门工作岗位,更加注重业务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对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更加注重把握大局意识和科学谋划发展能力;对专业技术岗位,更加注重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端的专业知识,促进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是科学设定选拔程序和方法,提高公开选拔工作科学性。从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差额考察、差额票决各个程序,实行逐轮遴选、层层差额,真正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最适合的岗位。在试题设计上,针对岗位特点“量身定做”,科学确定笔试、面试、考察等环节的权重。创新在公开选拔面试环节中采取半结构化面试方式,实施无领导小组讨论和结构化面试相结合的程序,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干部。同时,坚持把考试与考察有机结合,科学设置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差额比选各环节比重,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让能力强的人选得上,让作风实的人出得来,真正做到好中选优。
三是全面公开选拔过程和结果,提高公开选拔工作公信度。及时公开选拔职位、选拔条件、资格审查结果、笔试面试结果、考察人选、票决人选、拟任人选等内容,坚持开放运作,实行全过程全透明信息公开,凡是能够公开的全部公开,让公开选拔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保障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在面试过程中,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列席观摩,进行现场监督。充分发挥县电视台、政府门户网、先锋网站等新闻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进行全程跟踪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