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市竞争性选拔预备干部进入了最后的环节——人机对话。
不再是是非分明的判断题,没有非此即彼的答案,宁波首次在竞争性选拔中引入这种考法。
高强度的题量考得不轻松
这次人机对话的考题,由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提供。这套党政干部领导能力测评系统是一款国际领先的人才测评软件,以国际公认的管理者能力标准中的指标为依据。
人机对话共有40道案例题,结合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实际,每道题描述了一个工作情景,后面提供了3-8种解决措施。
每项措施下面,都列有1到7的七个数字,分别代表了基本无效、低度有效、稍微有效、中等有效、比较有效、非常有效和极度有效这七种程度。你必须对每个措施选择一个数字,来表达你对其可行性的判定。
考生要在90分钟里做完40道案例题,以每个案例后平均5个解决措施来算,也就有200多个小问题。接下来半个小时还要答完150题心理素质测评,高强度的题量,让考生感到很不轻松。
如何拿捏体现出能力和水平
11点刚过,已经有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一名来自慈溪的朱姓考生现在是村官,“参加过很多次考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对知识的考查,条条框框、死记硬背的东西比较多,但这次人机对话,题目非常活,题量也很大,只能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判断,考得怎么样没什么底。”
海曙区的一位考生觉得,此类考题设置很能考查出能力和水平。“没有标准答案,这样做也可以,那样也可以,就看你怎么拿捏。”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这种案例题其实就是将现实活生生的实例搬上了考场,非常注重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那么这套系统又是怎么评分的呢?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后的得分会由中组部考评中心评判。案例题部分的能力测试,尽管有一个参考答案,但系统后台还要参考不同权重系数,经过计算给出一个分数。而心理素质测评则会给出一段定性的文字结论。
“人机对话”结束后,将会把考生资格审查、笔试、集体面谈、“人机对话”各环节的得分按照一定比例合成综合成绩,并按照从高到低确定30名考查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