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乌拉特前旗公开选拔干部笔试工作顺利结束,公选淘汰赛完成首轮角逐。
为使年轻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前旗借助换届后空缺岗位干部配备的契机,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采取“定岗+不定岗+储备待岗”模式,面向全旗行政事业单位在岗工作人员公开选拔21名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同时,着眼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干好有出路”的激励机制,同步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选拔5名事业编制人员。公选工作启动以来,坚持精细化组织、流程化推进、全程化监督,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针对公开选拔社会关注、干部关心的实际,旗委组织部按照旗委提出的“公平公正、竞争择优、易于操作”的原则,结合全旗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和各方面意见,科学制定公选实施方案。在公选模式上,探索试行“定岗+不定岗+储备待岗”的公选模式,实现一次选拔、多次运用,确保公选资源利用最大化;在岗位设置上,拿出团委书记和教育局副局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等11个重点热点岗位和10个不定岗副科级职位,增强公选竞争性;在条件设置上,打破身份、职称、全日制学历等旧框框,除团委书记、副书记要求年龄,教育局、药监局等个别特殊岗位要求专业知识外,其他岗位资格条件设置均比较宽泛,既拓展公选的参与面,又增强了公选的实效性。
通过在前旗政府网、机关党建网、电视台、政府大楼电子屏发布公选公告,全旗共有462名干部参与报名,最高报考比例达到29:1。公选工作全程采取项目化管理、流程化推进的办法,确保各环节工作做细、做实、做严谨,严格防止和坚决杜绝影响公选质量的现象发生。而且每个流程都明确规定在重点环节和关键程序上必须要有纪委干部参与监督或领头负责,确保公选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在资格审查阶段,所有报考资格条件有疑意的考生档案,均由纪委干部参与调档核查。在笔试组织阶段,纪检干部全程参与监考临时抽签组合、试卷分发、装订、巡考及考场纪律秩序维护等各个环节,并负责考务人员的手机封存保管、楼层监督和考场电子总监控、考卷的押送等具体工作。笔试中,首次运用高考标准化考场的监控模式,除在考场内安装屏蔽仪外,考生答题全程进行电子监录并拷贝存档,保证让每一位参与者公平竞争。(巴彦淖尔日报社《巴彦淖尔日报》通讯员 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