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乐清开展面向全市“空岗预告、开门约荐、差额遴选”5名科(局)级领导干部。这些拟选拔的空缺职位是:市柳白新城开发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1名、市河道综合整治办公室主任1名、市河道综合整治办公室副主任2名、市河道综合整治办公室总工程师1名。
近年来,干部选拔公开化、民主化已越来越常见,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也越来越到位。早在2010年6月,乐清就对柳市镇党委副书记等5个职位进行空缺预告,干部选拔工作全程公开。乐清的做法引起了外界关注,也为其他地方干部工作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
这几年的“空岗预告、开门约荐、差额遴选”选拔方式,是乐清市委在传统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基础上,对干部工作的一次创新。在空缺岗位预告以后,选拔流程还有个人自荐和开门约谈、综合素质遴选、亮绩比绩、集体面谈、组织考察、综合比选七个环节。如果这七道程序都严格走下来,传统竞争上岗方式次生出来的“重口才,轻实绩”现象将得到矫正。
2002年《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刚实施时,“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是一项非常有划时代意义的干部工作制度改革。经过几年实践之后,干部工作不断完善成为今天的选拔方式。
当然,一种新制度刚推出,并非就是尽善尽美的。综观“空岗预告、开门约荐、差额遴选”选拔方式,它对被选择者的条件设置还是比较严苛的。对所有岗位,都设置了“现任正科(局)长级或副科(局)长级领导干部满1年,现任市机关部门、镇(街道)中层正职满1年或中层副职满2年及以上职务”等条件。从现在的干部选拔程序来说,当然属不打折扣地执行,但对一些确实优秀的年轻人才来说,是否门槛太高?按现有的程序,原来的“白身人”不能有“非分之想”,根本没有“越级竞争”的机会。如果某些单位,只有几个符合条件的“中层干部”可以报名,更优秀的人才也许会被挡在门外。在矮子中挑长子,成为可能,“能者上不了,庸者下不来”的局面还是有可能出现。
“空岗预告、开门约荐、差额遴选”已经是对传统竞争上岗的突破。若想突破报名条件,自是非常敏感,尺度如何掌握还真有些难。不拘一格选人才,有时可能只是理想主义者的一厢情愿。
按理说,程序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在同一个程序之下,竞争方显公平公正。但有时,恰恰是程序设置的缺陷,即使操作很严格,还是会造成某些尴尬。
任何新制度的完善都有一个过程。既然新制度的“双刃剑”现象不可避免,那么就作一番“今天的新制度,将会是明天更新制度的基础”之期待,也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