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选贤能,竞争中择良才。2月21日,经过省委常委会差额票决,产生了15名公开选拔的副厅级领导干部拟任人选。这次公开选拔是我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的重要举措。整个公选活动,岗位重要、报名踊跃、公正规范、方式创新,尤其是省委常委差额票决公选对象的做法属全国创新举措,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作出了有益尝试。
重要岗位显示省委决心
去年11月6日,正当全省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省委作出决定:面向全省公开选拔15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工作。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在全省上下引起强烈反响。
公开选拔副厅级领导干部在我省并非首次。和以往相比,这次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拿出来的公选岗位都是党群重要部门、重要岗位。省公选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告发布后,每天都要接到很多咨询电话,询问公选和报名细节。
为响应省委号召,全省各地各单位各部门纷纷鼓励本单位本部门符合条件的同志勇敢地站出来接受组织挑选。报名当天,现场火爆,5个报名组前全部排起了长龙,工作人员中午都不休息。据了解,这次公选共有1044名报考者通过资格审查符合报名条件。其中有副厅级干部18人,研究生以上学历358人,其中获得硕士学位208人,获得博士学位85人;有正高技术职称226人,副高技术职称164人;报考者平均年龄46.1岁。平均每个岗位报考人数达到70多人,其中竞争最激烈的达到了132:1。
很多报名者深有感触地说,省委一次性拿出15个重要岗位进行公选,清晰地传达了一个信息:省委不是把公选干部当作偶尔为之的“作秀”,或者是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报名热烈,竞争激烈,也充分说明广大干部用实际行动拥护省委决定。
创新方式彰显公平公正
能否做到公平、公正,是公选工作成败的关键。为此,省公选办在公选环节、公选方式上进行了创新,更加注重细节和规范,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体现到整个活动中。
在理论素养和能力测试环节,首次在公开选拔干部考试中采用人机对话的方式。省公选办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我省曾在援疆干部选派等考试中实施过人机对话方式,这次又进行了一些改进,更加人性化。
人机对话考试、笔试和面试题目,全部委托中组部党政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中心进行命题。考题运送途中,完全按照高考试卷运输程序,并交专人保管押送,使每位参选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在面试环节,考生签到后保持“真空”状态。面试前,采取两轮抽签的方法,一是考生抽,确定面试职位的先后顺序和考生的面试顺序,二是评委抽,确定所负责的职位,全部为随机模式。所以,13名考场评委除来自公选职位所在单位的一位评委固定在该职位外,其他评委在考前均不知道负责哪个职位的打分。面试中,考生不能以任何形式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不能作自我介绍,评委对考生的答辩要做到不提示、不讨论、不表态。
整个考察工作严格按照这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标准和条件,从省纪委、省委组织部抽调考察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对考察对象进行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全面进行深入考察。15名拟任人选中,工作领域比较广泛,既有拥有丰富经验的机关干部,也有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县(市、区)委书记;文化专业层次都比较高,总体年龄都比较年轻,最年轻者不足40岁。